導讀:宋朝的成就并不遜于漢、唐兩朝,它不僅是漢、唐社會的繼續發展,甚至在程度上還要高于漢、唐,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朝代。同時我們還應看到,與漢、唐相比,宋朝能夠在當時的條件下得到這樣大的發展是十分不易的。
首先,宋朝繼承的政治遺產不利,當權者容易失去自我。秦、隋速滅,其重要因素是開國皇帝在完成統一的巨大勝利面前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漢承秦祚,唐承隋祚,吸取了前朝失敗的教訓。而宋朝卻以兵變立國,與漢、唐兩朝不同。其次,北宋立國是建立在五代十國四分五裂的基礎之上,同秦以前的春秋戰國和隋以前的五胡亂華的局面類似,實現國家統一需要進行長期戰爭。而漢、唐兩朝均建立在前朝大一統的基礎之上,立國后可以專心為政。
另外,宋朝立國時面臨著強敵的侵犯,其周邊環境遠不如漢、唐。漢的主要敵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敵人是突厥。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他們僅僅是勢力較大的部落,部落管理尚處于比較原始的水平。他們侵犯漢、唐的主要目的是強奪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往往是襲擾性的。宋的主要敵人是遼、金等國。北宋雖然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但并沒有完全統一全國。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還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遼國、黨項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國以及距離較遠的吐蕃。
宋朝建立之時,遼政權已經存在了約50年,而且從一個游牧民族逐漸變成了實力雄厚的國家,軍隊戰斗力較強,他們有強烈的爭奪生產資料也就是擴張土地的欲望。從公元979年至1004年,宋、遼兩國發生了長達25年的戰爭,雙方損失極其慘重。西夏建立于1038年(即北宋寶元元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憑借相當富庶的寧夏平原建立了“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的西北大國。從第二年正月起,李元昊率領大夏鐵騎連續對宋朝發起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數次大規模的戰爭,致使宋軍損失慘重。
但是,北宋在這么惡劣的戰爭環境下卻穩住了政局,并使經濟得到恢復和較快發展,這不得不讓人問幾個為什么。我認為,這主要得益于宋太祖及后任皇帝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制度和政策。許多人都知道“杯酒釋兵權”這個歷史典故,但對此事的看法卻歧說不一。我認為,采取某種方式解除兵變之憂,這是專制社會的必然。相比其他朝代的帝王,宋太祖的做法也較為合理和人道。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的兵權以后,又針對前朝歷代的流弊,進行了體制上、制度上的大變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59853.html
相關閱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