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用人之道決定興亡之道: 蜀漢與曹魏的兩樣滅亡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讀:《三國演義》大結局是“三國歸晉”,征戰半個多世紀的魏、蜀、吳相繼告亡。表面上看三國似乎悉數謝幕,但實際上卻是迥然不同的下場,這迥然不同的下場給出的是歷史的不同答案,其中包括著咎由自取的真亡與假亡。拋開個性不突出的吳國不表,且把三國中兩股敵對勢力魏蜀兩國的滅亡方式做出比較。

  蜀漢與曹魏,一個是真亡,一個是假亡。三國歸晉,蜀漢在鄧艾、鐘會的夾擊下,不堪一擊,弱智皇帝劉禪舉國投降,是真的死掉了。而魏國雖說不久也“亡”,但卻是篡位而“亡”,說白了就是換了姓氏不同的新主子,魏的主體并沒有亡,且一直很強大,只不過改名叫“晉”,不再是曹家天下。兩股敵對勢力為何下場如此迥異?這與兩國“大當家的”一脈相傳的“用人之道”有著“前因后果”的聯系。

  兩位“大當家”劉備與曹操,一個締造了蜀漢,一個創建了曹魏。依照《三國演義》“煮酒論英雄”一段的曹操說法,天下英雄唯此二人。如果英雄要分類,劉備乃梟雄,曹操乃奸雄。按羅貫中的本意,梟雄劉備代表向善的力量,奸雄曹操代表惡,因為擁劉就是擁善,抑曹就是抑惡,所以《三國演義》“擁劉抑曹”。這里,筆者且不論“擁劉抑曹”有沒有錯,單就劉備與曹操的道行而分,劉備作得是君子狀,而曹操是個無遮攔的真小人。不同的道行有不同的“用人之道”,不同的“用人之道”預示著兩國的不同命運!熬印眲鋹鄄胖氐?v觀蜀漢陣營,至少表面上,多是“有德之士”,從諸葛亮到“五虎將”,個個忠義,關羽關云長,忠心赤膽,乃義的化身。諸葛孔明,鞠躬盡瘁,代表不二的智慧。其趙云趙子龍,品德幾近“完人”。蜀漢陣營吸納降將也大都以德為先。那黃忠原為長沙太守韓玄部將,兵敗長沙故主身亡,城陷,他一不投降二不殺身成仁,只是在劉備面前苦嚎舊主。便博得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好感委以重任。而起義獻城、功勞和智謀遠在黃忠之上的魏延,卻因為“反骨”行為,始終得不到他們的信任。

  不妨想一想,個性突出、智勇雙全德的魏延,他反的主子,從蔡瑁到韓玄,哪個不是“頑惡”之輩?就因為這樣的“反抗”精神,這樣的大才終生在蜀漢難有大作為。好德勝于好才,必有虛偽之徒表演的舞臺。關羽、諸葛亮稟承劉備用人方式,有過之而無不及,苦果嘗盡。那關羽鎮守荊州時信任的大將潘睿糜芳,劉備的螟蛉子、見死不救的劉封等人,均為虛偽無能之輩,一觸即潰,大難臨頭各自飛,他們貌似忠厚實則見利忘義,斷其后路、送君子關羽下地獄的,其實正是前后方的他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65057.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