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司馬懿也強不了多少。
明代學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諸葛孔明、司馬懿智勇相等!
但為什么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而不是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哪一點超越了曹操、司馬懿?
這要從“根”說起。
三國蜀漢集團,一直以正統自居。但這絕不是僅僅由領軍人物的“漢室宗親”身份所決定。不可或缺的砝碼與說服力,還來自整個政治集團里核心成員均具“漢才”特征。
蜀漢集團的主要代表性人物,比之魏吳,確實更符合以儒家“仁義禮智信”為標桿的“漢才”的伸展。
不管是劉備之用人,還是諸葛亮的運籌帷幄,以及關羽的萬人敵,均豐富了漢才的內核——仁、義、智。說白了,蜀漢之漢才,可以詮釋為:儒家之學統,“仁者無敵”之武功。
在三國時期,“漢才”的突出特點是“儒家文化與兵家文化”的一體化。具體表現為品質和能力的兩個方面:倡導既要有堅定不移的忠君報國的政治思想、符合“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品質修養,又要有能應對殘酷競爭,應對戰爭的良好的專業本事。
諸葛亮的漢才,吸取了先秦兩漢以來儒家的“德治”與法家的“刑治”思想,治軍偏重于法,理政則偏重于儒,但其核心思想仍為儒家思想。
從漢才所突出的“儒家文化與兵家文化的一體化”角度看,三國統治集團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著明顯的差異。
曹操早年對儒學就不以為然,他“唯才是舉”的用人路線,與儒家倡導的人品修養格格不入,后來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有諸多威逼皇上至尊的大逆行為;曹丕則干脆篡漢,直接取代漢江山;司馬氏又以陰謀取代曹氏江山:這些在儒家看來,都是不能容許的。曹氏、司馬氏被儒家視為“奸賊”,概因于此。
孫吳集團對漢室、漢制的態度一直模棱兩可,乃首鼠兩端的有奶就是娘的犬儒,在儒家看來也是不可取的。
漢才在三國時期的對外作戰最杰出表現,亦是以“攻心”為代表的諸葛亮降服彝族首領孟獲,七擒孟獲的傳奇,是漢才“仁者無敵”的延伸與升華。這也是最能體現諸葛亮豐富漢才的戰例, 彝族首領孟獲最終對諸葛亮的漢才感佩不已,那里不僅有“智勇”,更有“大漢仁義”。
可見,諸葛亮被歷史公認的根本原因,是他繼承了“漢才”的文化內涵,在這一點上,他的確超越了同一智商水平的曹操、司馬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0560.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