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是宋神宗的第11個兒子,宋哲宗的弟弟。哲宗病死后,太后立他為帝,在位共25年,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永佑陵。
趙佶生于1082年(元豐五年)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年僅25歲的哲宗駕崩,沒留下子嗣。顯然,皇帝只能從哲宗的兄弟中選擇。神宗共有14子,當時在世的有包括端王趙佶在內的五人。趙佶雖為神宗之子,卻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無資格繼承皇位。
哲宗去世當天,向太后垂簾,哭著對執政大臣們說:“國家不幸,哲宗皇帝無子,天下事須早定。”宰相章?當即提出,按照嫡庶禮法,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只好改口說,若論長幼,那么當立年長的申王趙?(bì)為帝。這兩個建議都排除了端王趙佶。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趙佶。趙佶并非向太后所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向太后堅持立趙佶為帝,目前學術界尚無定論,可能與趙佶在向太后心目中良好的印象有關。趙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處請安,稱得上是又聰明又孝順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愛他。
哲宗病重期間,向太后對誰繼承皇位,早已胸有成竹,故她并不接受章?的意見。她語氣堅決地說:“老身無子,所有的皇子都是神宗的庶子,不應再有區別,簡王排行十三,不可排在諸兄之前,而申王眼有疾病,不便為君,所以還是立端王為好!”表面上看,向太后辦事公平,但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言辭背后,顯然是在偏袒趙佶,為其繼承皇位找到合情合理的借口。 歷史
章?是反對端王即位的,他認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是將攻擊的矛頭直接轉向了趙佶的人品,而向太后卻不以為然。雙方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讓。關鍵時刻,知樞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議,尚書左丞蔡卞、中書門下侍郎許將也相繼表示贊同。章?勢單力薄,不再爭辯。趙佶就這樣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寶座,他就是徽宗。
趙佶于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他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李邦彥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竟將父親留下的當時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財產給花光了。
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并設道官二十六階,發給道士俸祿。并經常請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認為不吉利,他就改稱10月10日;他的生肖為狗,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內屠狗。他多次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钡兰湍觊g編成的《政和萬壽道藏》是我國第一部全部刊行的《道藏》,對研究道教歷史和經典,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史料。他下令編寫的“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傳記。宋徽宗還親自作《御注道德經》、《御注沖虛至德真經》和《南華真經逍遙游指歸》等書,使我國道籍研究有了完備的資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84002.html
相關閱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