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宋朝的姑娘為何個個都出嫁難?只因嫁妝要求太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九百年前就是宋朝時期,為何姑娘都出嫁那么難?我們舉幾個宋朝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范仲淹的族規。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做過大官,積攢了不少錢,他發家以后,一個人把叔叔大爺堂叔堂伯哥哥兄弟堂兄堂弟總之整個家族全養了起來,家族里不管誰家辦紅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錢資助。為了做到不偏不向,范仲淹定了個規矩:凡是族里男孩娶親,彩禮都要按20貫的標準去送;凡是族里女孩出嫁,嫁妝都要按30貫的標準去置。很明顯,給女孩辦嫁妝要比給男孩送彩禮負擔重。

  當時一貫就是銅錢1000文,范仲淹制定這一族規的時候,大米市價是50文一石,宋朝一石相當于今天65升,裝米大約100斤。50文買100斤米,等于一文錢能買兩斤,一貫能買2000斤。現在2000斤普通大米要賣4000元左右,所以按購買力來換算的話,范仲淹所說的一貫大致相當于現在的4000元,20貫即8萬元,30貫即12萬元。也就是說,在范仲淹的家族里,男孩娶親需要送8萬元的彩禮,女孩出嫁則要帶12萬元的嫁妝。

  第二個例子,蘇轍嫁女。大伙都知道,蘇轍就是蘇東坡的弟弟。宋徽宗初年,蘇轍女兒出嫁,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蘇轍特地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好地,從中拿出“九千四百緡”來,讓女兒帶進了婆家!熬徘陌倬嚒本褪9400貫,雖說這時候已經是北宋后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但是一貫的購買力也相當于現在300塊錢。那么9400貫相當于現在多少?282萬元!蘇轍在日記里說,他這是“破家嫁女”。換言之,為了給女兒辦嫁妝,他差點兒傾家蕩產。

  第三個例子,袁采的忠告。袁采是南宋人,做過縣官,處理過很多涉及婚姻的民事糾紛。袁采說,一個平民家庭,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話,必須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嫁妝做好打算,換句話說,你得早點兒攢錢,不能到女兒該出嫁了,才發現存款不足,置不到像樣的嫁妝,而不得不賣地賣房。但是袁采沒說要在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就為其彩禮做準備,這說明跟女孩出嫁比起來,男孩娶親并不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咱們平心而論,范仲淹是有錢人,他給族里制定的嫁妝標準應該比普通百姓的標準高,蘇轍也是有錢人,平民百姓肯定也不會像他那樣拿出二三百萬來給女兒辦嫁妝。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庭置不起嫁妝,不得不讓女兒一直在家待嫁。例如南宋初年,四川華成縣做普查,縣令侯可發現他的治下竟然就有幾百個未婚老姑娘。這幫老姑娘之所以嫁不出去,大多不是因為長得丑,而是因為“巴人娶婦,必責財于女氏”,女方父母拿不出那么多錢來置辦嫁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0471.html

相關閱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