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边@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對歷代著名帝王文治武功的高瞻遠矚而含義深刻的評點。然而作為以彎弓射大雕而起家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為何會突然暴病身亡呢?
根據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的年底下詔編修的《元史》記載,公元1227年,即宋理宗寶慶三年,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泵鞒淮妓五ピ凇对贰分校瑑H僅用了二十個字,就交代清了一代天驕駕崩的過程。但是文字看似言簡意賅,而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后世一直想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雖然多有五種,但大都與西夏有直接的關系。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墜馬說”。
蒙古人撰編的《元朝?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于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并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即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于這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到了冬季來臨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次年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么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么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后,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就病死了,時年六十七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0483.html
相關閱讀: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篤哇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蒙哥征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