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為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發,戴銅面具,沖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戰,以皇?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襲昆侖關最著名。狄青生前,備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后抑郁而終;死后,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追贈中書令,謚號“武襄”。
狄青為人縝密寡言,謀事必先仔細考慮成功的把握,選準制勝的機會然后進行。
行軍打仗,先整頓隊伍,明確賞罰,又與士兵同艱共苦,因此雖然敵人突然襲擊,也沒有一個士兵敢不沖鋒向前,因此他出兵屢建戰功。尤其喜歡將戰功推給輔佐將領。當初,他與孫沔一同擊敗叛軍,戰術謀劃都出自狄青,但叛亂平定后,處理后事,他便全交給孫沔負責,自己則毫不在意的退出來。孫沔開始時贊嘆他的勇猛,這時更欽服他的為人,自以為不如他。尹洙因貶謫而死,狄青全力周濟他的家屬。
狄青到廣西征討儂智高時,由于前將領幾次征討失敗,士氣低落,如何振奮士氣便成了個問題。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風俗,便心生一計:他率官兵剛出桂林之南,就拜神祈佑。只見他拿出一百個制錢,口中念念有詞:“此次用兵勝負難以預料,若能制敵,請神靈使錢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員對此感到茫然,擔心弄不好反會影響士氣,都勸狄青不必這么做。而狄青卻不加理睬,在全軍眾目睽睽之下,一揮手,一百個制錢全撒到地面。大家湊近一看,一百個錢面全部朝上。官兵見神靈保佑,雀躍歡呼,聲震林野,士氣大振。狄青當即命左右侍從,拿來一百根鐵釘,把制錢原地不動地釘在地上,蓋上青布,還親手把它封好,說:“待勝利歸來,再收回制錢�!庇谑锹使俦线M,越過昆侖關,設計在歸仁鋪與儂智高決戰。結果大敗儂軍,“追趕五十里,斬首數千級”,俘儂智高主將57人。儂智高遁往云南大理,后死在那里。狄青平定了邕州,帶領勝利之師北還,如約到擲錢處取制錢。僚屬們將錢起出一看,原來這一百個制錢兩面都是錢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對狄青的“靜不露機”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1947.html
相關閱讀: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