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8年:這一年劉備大舉進攻漢中。曹操也親自帶兵增援。這一年抗曹的主力是劉備。公元219年:劉備在曹操的大批兵力被孫權牽制的情況下,以主力對夏侯淵的偏師,并在曹操來后堅守不出,終于拿下了漢中。然后是關羽所謂的“威震華夏”,再然后,關羽被孫權生擒斬首,劉備荊州丟了。這一年,抗曹的主力是劉備。階段總評:從公元208?219年,可以說是吳蜀兩國的第一次聯合,一共12年。在這12年中,就抗擊曹操而言,以吳為主的8年,以蜀為主的2年,雙方各半2年。就規模而論,也吳國方面的規模更大,戰果更輝煌。即使是漢中之戰,曹操方面一開始只是夏侯淵的偏師,主力在東邊,后來曹操親去漢中仍然讓夏侯?督二十六軍屯居巢,可以說大部分兵力仍在東邊。漢中方面曹操的兵力不但不占優,而且很可能處于劣勢。關羽雖然有過所謂“威震華夏”,但水淹七軍的戰果、意義都無法和赤壁之戰相提并論?偟膩碚f,在這12年里,孫權集團對抗曹的貢獻遠大于劉備集團。公元220年??222年,這一段時間吳蜀聯盟破裂,劉備伐吳慘敗,曹丕大舉征吳。公元223年:劉備一命嗚呼,吳蜀兩國再次結盟。公元224年:曹丕大舉伐吳。吳蜀兩國已經再次結盟。可是諸葛亮卻看著盟友獨自承擔強大的魏軍,蜀國連起碼的佯動都沒有!公元225年:曹丕再次大舉伐吳,吳國獨自抗擊強大的魏軍,蜀國在干什么?在南征。公元226年:魏國換了皇帝。孫權伐魏!皡峭趼勎河写髥剩,八月,自將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薄皡亲髮④娭T葛瑾等寇襄陽,司馬懿擊破之,斬其部將張霸。曹真又破其別將于尋陽。”這一年抗魏的主力還是東吳。階段總評:吳蜀兩國聯盟破裂的4年不算,就從吳蜀兩國再次結盟的公元223年算起。這幾年基本上是魏吳兩國在大打出手,蜀國在看熱鬧。吳蜀兩國已經再次結盟。可是諸葛亮卻看著盟友獨自承擔強大的魏軍,蜀國連起碼的佯動都沒有!公元223年,雖然三國之間雖然無戰事,但魏三條戰線中的中、東兩條是針對東吳,所以還是吳國的壓力更大。而從224年?226年,魏吳兩國是大打出手。所以從公元223年?226年,這4年基本是吳國獨自對付魏國。公元227年:這一年三個國家之間沒有發生戰爭。只要看看魏國三個方向主官的配置就知道誰是重點了。東邊是大司馬曹休,中間是司馬懿,這兩個方向是對吳的。對蜀的西邊是誰?“怯而無謀”的夏侯?。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大敗結束。而東邊的陸遜卻大敗曹休,打了一勝仗,怎么不讓諸葛亮羞死!諸葛亮見魏軍主力東下,又想撈點便宜,結果在陳倉受阻,攻了堅城20多天,損失可想而知道,雖然殺了個王雙,總的來說這次北伐還是敗仗,這一年抗魏算吳蜀雙方各半(雖然吳的戰果遠大于蜀)。
公元229年:“春,漢諸葛亮遣其將陳戒攻武都、陰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歸;”這一年抗魏的主力是蜀。公元230年:曹真伐蜀,孫權伐魏,到合肥城,不克而還。這一年抗魏算吳蜀雙方各半。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北伐,“孫權也沒有閑著,冬,十月,吳主使中郎將孫布詐降,以誘揚州刺史王凌,吳主伏兵于阜陵以俟之。”這一年蜀國是抗魏主力。公元232年:吳陸遜引兵向廬江,被滿寵擊退。這一年吳國在獨自抗魏。公元233年:西邊沒事,東邊有,孫權北伐被滿寵擊敗,又是吳國在獨自抗魏。公元234年:吳蜀四路大軍聯合伐魏,孫權、陸遜、孫韶、諸葛亮,吳三路,蜀一路。顯然吳軍占多數。魏國是怎么對付的呢?對付諸葛亮的是司馬懿,對付孫權的是曹睿親征,同時東邊還有滿寵等名將,顯然魏國是把對付吳軍放在首要位置。這一年,抗魏是吳國的貢獻大于蜀,雖然這一年諸葛亮發動了蜀國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但是不如孫權的規模大。階段總評:從公元227?234年,共8年的時間,就抗魏而言,以吳為主4年,以蜀為主2年,吳蜀雙方各半2年。公元235?240年:三國之間基本無戰事。但需要說明的是,魏國東、中、西三條防線中的東、中二線是針對東吳,顯然吳軍的壓力更大。公元241年:夏,四月,吳全琮略淮南,決芍陂,諸葛恪攻六安,?然圍樊,諸葛瑾攻?中。征東將軍王凌、揚州刺史孫禮與全琮戰于芍陂,琮敗走。荊州刺史胡質以輕兵救樊,或曰:“賊盛,不可迫!辟|曰:“樊城卑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危矣!彼炖毡R圍,城中乃安。吳兵猶在荊州,太傅懿曰:“?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绷,太傅懿督諸軍救樊;吳軍聞之,夜遁。追至三州口,大獲而還。這一年吳國有了大動作,蜀國是只有想法沒有行動。公元242年:三國之間無戰事。公元243年:吳國有動作,吳諸葛恪襲六安,掩其人民而去.公元244年:曹爽伐蜀失敗,這一年,蜀國是抗魏主力.公元245年:三國之間無戰事。公元246年:春,二月,吳車騎將軍?然寇?中,殺略數千人而去。階段總評:從公元235?246年,共12年,就抗魏而言,以吳為主11年,以蜀為主1年。公元247年:是歲,雍、涼羌胡叛降漢,漢姜維將兵出隴右以應之,與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于洮西。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落降維,維徙之入蜀。淮進擊羌胡馀黨,皆平之。公元248年:三國之間無戰事
公元249年:姜維再次北伐,被郭淮擊敗。公元250年:征南將軍王昶上言:“孫權流放良臣,?庶分爭,可乘釁擊吳。”朝廷從之,遣新城太守南陽州泰襲巫、秭歸,荊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昶引竹纟亙為橋,渡水擊之,吳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與戰,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還,使吳望見而喜;又以所獲鎧馬甲首環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児麃碜,昶與戰,大破之,斬其將鐘離茂、許?。漢姜維復寇西平,不克。很明顯,魏國的主要力量是用在了對吳方向。公元251年:王基、州泰擊吳兵,皆破之,降者數千口。公元252年:十一月,詔王昶等三道擊吳。十二月,王昶攻南郡,毋丘儉向武昌,胡遵、諸葛誕率眾七萬攻東興。甲寅,吳太傅恪將兵四萬,晨夜兼行,救東興。胡遵等敕諸軍作浮橋以度,陳于坻上,分兵攻兩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諸葛恪使冠軍將軍丁奉與呂據、留贊、唐咨為前部,從山西上。奉謂諸將曰:“今諸軍行緩,若賊據便地,則難以爭鋒,我請趨之!蹦吮僦T軍使下道,奉自率麾下三千人徑進。時北風,奉舉帆二日,即至東關,遂據徐塘。時天雪,寒,胡遵等方置酒高會。奉見其前部兵少,謂其下曰:“取封侯爵賞,正在今日!”乃使兵皆解鎧,去矛戟,但兜鍪刀?,倮身緣?。魏人望見,大笑之,不即嚴兵。吳兵得上,便鼓噪,斫破魏前屯,呂據等繼至。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于水,更相蹈藉。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等皆沒,死者數萬。綜故吳叛將,數為吳害,吳大帝常切齒恨之,諸葛恪命送其首以白大帝廟。獲車乘、牛馬、騾驢各以千數,資器山積,振旅而歸。這一仗吳軍戰果輝煌。公元253年:這一年可熱鬧了,吳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魏國也集結20萬兵力迎擊。姜維見魏吳兩國大打起來,也想趁這個機會撈點便宜。魏國還是把重點放在東邊。公元254年: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于漢。六月,姜維寇隴西。漢姜維自鍬道進拔河間、臨洮。將軍徐質與戰,殺其蕩寇將軍張嶷,漢兵乃還。公元255年:?丘儉造反,吳國也出兵接應。姜維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這一年吳蜀兩國對魏都有行動,可算一半對一半。公元256年:姜維與鄧艾戰于段谷,由于蜀將胡濟失期不至,蜀軍大敗,死傷慘重。公元257年:諸葛誕造反,并聯絡東吳,吳國出兵接應,司馬昭出動了二十六萬大軍。這次戰役可以說是三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删褪窃谖很姶罅勘Ρ粻恐圃跂|線的情況下,姜維率領的蜀軍主力面對魏軍的偏師也沒有什么戰果。公元258年:淮南之戰落下帷幕,以魏軍全勝而告終。
公元259?261年:三國之間無戰事。公元262年:冬,十月,維入寇洮陽,鄧艾與戰于侯和,破之,維退住沓中。姜維又被鄧艾擊敗。階段總評:從公元247?262年,共16年,就抗魏而言,以吳為主10年,以蜀為主5年,吳蜀雙方各半1年。注:從公元223?262年,因為魏國的三條戰線中的東、中兩條是對付東吳的,所以如果該年三國之間無戰事,就將該年算作以吳為主,畢竟吳國面對的魏軍更多。而公元209年和210年,孫劉兩方都沒有跟曹操交戰,又因為當時孫權劉備都只面對曹操一條戰線,所以這兩年我算作吳蜀各半。總評:從公元208年到公元262年(蜀國滅亡前一年),共55年,除了公元220年??222年吳蜀聯盟破裂外,兩國實際聯盟52年。就抗魏而言,在這52年中,以吳為主37年,以蜀為主10年,吳蜀各半5年。這是從時間上算,從規模上講,蜀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北伐是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10萬大軍。而東吳方面北伐規模超過10萬的有多次,如公元215年孫權征合肥,公元234年光孫權那一路就有10萬,公元253年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等。而到了后三國時期,東線戰爭的規模更是西線遠遠比不上的,如淮南三叛,可以說是三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從對魏國的打擊而言,關羽的水演七軍遠不如周瑜的火燒赤壁,陸遜的夾石大敗曹休是諸葛亮一輩子達不到的戰績。從魏國的重視程度看,三條戰線中的東、中兩條是對付東吳的,而且每當東西兩邊同時有戰事魏國總是先對付東吳,如公元234年,魏國就是東攻西守,曹睿親自去對付孫權。就抗魏而言,總體分析,從時間上看,吳多于蜀,從規模上看,吳大于蜀,從戰果上看,吳國表現更好,戰果更輝煌?偟膩碚f,吳國對抗擊魏國的貢獻更大。二、為何許多人會誤以為蜀國是抗魏的主力?1、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以蜀為正統,魏為反面主角,而吳被邊緣化。2、公元219年發生了關羽水淹七軍,所謂的“威震華夏”,再然后發生東吳襲取荊州事件。這一年蜀國的確是抗擊魏國的主力,但是吳蜀聯盟長達50多年,不能以偏蓋全。3、曹操說過“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笨尚Φ氖且恍⿹韯⒎床艿娜藚s拿曹操的話來抬高劉備。評論歷史最關鍵的還是看事實,任何人尤其是當事人的話只能作參考。所以,曹操的話也不能作為蜀國是抗魏主力的證據。況且曹操說這話的時候還沒有統一北方,吳蜀聯盟還沒有形成。4、劉備自稱是漢室宗親,打出了“興復漢室”的旗號。使有的人想當然的認為劉備建立的蜀國是抗魏的主力。而實際上是孫權在聯盟形成的最初10年里幾乎獨自承擔了曹操的壓力,而劉備雖然號稱與“漢賊”曹操勢不兩立,卻只和曹操大規模較量了兩年(公元218、219年)
三、蜀國能跟魏國對峙幾十年離不開吳蜀聯盟這個大前提。三國之中魏強而吳蜀皆弱,三國鼎立的前提是吳蜀聯合抗魏。這一點即使是親劉的三國演義也沒有否認。而實際上吳蜀兩國之間雖然有聯盟破裂的時候,但合作是主流。聯盟自然是對兩國都有好處,但無論從人口、軍隊、地盤、人才等哪一方面考慮,吳都要大大強于蜀,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吳國是抗擊魏國的主力。魏國的方針也是東攻西守,大部分軍隊在對吳方向。所以,看魏蜀對峙現象一定要考慮吳蜀聯盟因素,魏國遠強于蜀國不假,可魏的大部分軍隊在對吳方向,在西線長期是以偏師對蜀的主力。脫離吳蜀聯盟這個大前提來吹諸葛亮、姜維能跟強大的魏國對峙幾十年是不客觀的。蜀國能跟魏國對峙幾十年離不開吳蜀聯盟這個大前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19719.html
相關閱讀: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