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三國雕龍之一 真英雄必有真豪情??看十八路諸侯中的曹、孫、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董卓劫持漢帝,倒行逆施,神人共怒。兩個熱血青年曹操和袁紹相繼離開洛陽,組織討伐董卓的力量。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發檄文去后,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曹操是個杰出的文學家,其檄文中也洋溢著凜然正氣和堅貞臣節,但是曹在召集反對董卓的力量時也十分注意策略,時袁紹得操矯詔,可見曹操偽造了皇上的密詔,如沒有該份詔書的話,恐怕號召力也會大受影響,在匯合了最大的實力派袁紹后,即聚集起了十八路諸侯。設想即使各諸侯在收到檄文后仔細一讀“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原來曹操是有紅頭文件的哦,古時的科技不象現在這么發達,也不能傳真、掃描什么的,對與曹操的密昭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否則就是抗詔不遵,不忠不義。今天的某些騙子也使用類似的手法,名頭特別大,動輒安全機關名義或者某某領導親屬,以至于你懷疑起來查證都很難,萬一別人所說屬實的話,后果十分嚴重,所以就寧可信其有了。不過這些騙子和曹操的目的和使命比起來,相距不可以道里計。曹操不僅是興兵討伐董卓的總策劃,在團結凝聚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諸侯時也分外盡心,“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著”??主動擔負了接洽聯絡的使命,在各方力量匯集后,“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辈懿俜e極熱情款待各路諸侯,并馬上轉入正題。在推舉老大的過程中,曹操主動推薦袁紹,并獲得各路諸侯的認可。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后進兵!辈僭唬骸霸境跛氖廊,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苯B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除了曹操說的袁紹優越的家族品牌和社會關系,更重要的是曹操在合謀鏟除以十常侍為代表的宦官集團時與袁紹合作過,袁紹彼時鏟除奸佞,匡扶漢室的意志是很堅決的,期間也不乏杰出的表現。見第二回“進曰:“誰敢與吾正君討賊?”一人挺身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進視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紹,字本初,現為司隸校尉!痹谙麥珏看T,并收編其勢力后。針對其殘余勢力,袁紹也表現了充分的果決。太后密謂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何進聽罷,出謂眾官曰:“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余不必妄加殘害!痹B曰:“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逼浜缶置娴陌l展也正如袁紹所料,宦官殘余勢力反撲,何進把自己陪了進去。世人常說的袁紹好謀無斷,其實也不盡如是,這樣的果敢能叫好謀無斷嗎,如果他真的好謀無斷,怎么能擊敗公孫瓚雄踞北方和曹操一決高下。評價這樣的歷史人物,一定要考慮到他的參照系,“好謀無斷”是以一流的政治人物的魄力、舉措作為評價標準的。假設把袁放到我們普通人中,即使袁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以其能力與謀略,世人評議對其也應是“人中龍鳳”,進個福布斯排行榜應該是沒什么問題。至于袁在其后抗衡董卓的一些失策,“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言董卓必有異心,可速除之。紹曰:‘朝廷新定,未可輕動。’”也屬于戰術的失誤,其環境和著眼點不甚清晰,也難做評價。但其先前在政治斗爭中的表現應該還是給曹操留下了深刻且良好的印象。
袁紹被推舉為盟主后,各路諸侯按照爵位和年齡次序坐下,可見東漢王朝以前發的各種帽子的公信力還是很高的,在這樣自發合作組織中,大家也是很買單的。在排好座次以后,曹操便站出來強調組織和作戰紀律,“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币粋作為聯軍參謀長,一個作為聯軍總指揮,曹、袁也配合的比較默契。袁紹隨后命其弟袁術為掌管糧草的后勤負責人??提高了他對這支聯軍的實際控制力。然后便開始布置作戰任務“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余各據險要,以為接應!边@時江東孫吳集團的早期領袖孫堅??與曹操、劉備鼎定天下三分局面的孫權的父親出場了。“堅愿為前部。”紹曰:“文臺勇烈,可當此任!眻运煲静咳笋R殺奔汜水關來。孫堅不愧為孫武之后,面對強敵,勇做先鋒。孫堅部勇武過人,在鮑信冒進受挫的不利局面下,部將程普刺死華雄副將胡軫,“堅揮軍直殺至關前,使人于袁紹處報捷,就于袁術處催糧。”雖然取得小勝,但是依稀可從文中暗察一絲不祥!按呒Z”,可見袁術并未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那又是何故呢?或說術曰:“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毙g聽了別人的鼓惑后,便不發糧草。??如果說曹操、孫堅、劉備在討伐董卓的作戰中體現的匡扶漢室的使命感、不計個人得失的全局意識、不避箭矢的勇敢威武;那么袁術則充分體現了很多如市井小民一樣的性格狹促:勢利、妒忌、自私。最終也是袁術播下了反卓同盟分裂的第一顆種子。毛崗壽在評價袁術不發糧草連用兩個可恨可恨表達痛毀好局的惋惜和對袁術的鄙夷。在后來著名的祝酒論英雄中,曹操評點各路諸侯,對袁術的評語是最差勁的??“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相對于對其他諸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有名無實”等評價來看,曹操卻早已經把袁術當作一副枯骨,一個死人,在精神上殺死對手,表示一種不屑為伍的自信與豪氣。孫堅因為缺糧,軍心不穩,被華雄偷襲,折了祖茂,傷感不已。袁紹召集各路諸侯商議,面對挫折,各路諸侯沉默不語。親眼看見各路諸侯的萎靡和平庸,在一旁觀看的劉、關、張三人不禁冷笑,其出奇的外表和冷酷的姿態不禁讓袁紹驚奇,向公孫瓚詢問,公孫瓚回答這是我自幼同舍兄弟,現在的平原縣縣令劉備。曹操十分驚喜,馬上回憶起擊破黃巾的劉備,“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公孫瓚將玄德功勞,并其出身,細說一遍。聽聞劉備是漢室宗親,袁紹便給劉備賜座,末了還不忘加上一句,“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言外之意,論功名爵位,你一個普通縣令是不能和我們平起平坐的,只是你的血統優越罷了。眾多諸侯中也只有曹操記得劉備的功勛,連毛做點評的時候也不得忿忿的加了一句“偏偏是他記得”,作為盟主,面對挫折,袁紹拘牽俗見,不能格外用人只重出身不重能力,殊是可笑。

面對華雄的挑戰,盟軍連折數將。關羽主動請戰,在得悉關羽僅僅是各馬弓手之后,袁術又在大放劂詞:“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先前袁術還是暗中給孫堅使絆,此處更是公開肆意的張狂,完全置困局與團結與不顧。此時曹操適時的出來圓場:“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相比較袁術的張狂,袁紹似乎總在展現貴族的優越和顧忌貴族的面子,擔心拍一名弓手出戰,恐遭對方的恥笑。曹操再次力挺關羽:“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羽隨即出戰,在一片地動山搖的喊殺聲中,演繹了“溫酒斬華兄“的經典。

看見義兄痛快淋漓的勝利,張飛一句殺入關去活捉董卓的快人快語又撩起袁術的妒火,“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此句不論說話的場合,連言語的邏輯都十分可笑,“謙讓”?當著各路諸侯的面,袁術也想露個臉,不過他的驍將俞涉第一輪就給華雄砍了,“都與趕出去”分明是將包括剛立功的關羽在內的三人全趕出去,賞罰何其不明。更不用說完全不顧忌公孫瓚的面子了!曹操再次出來力挺三人“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其實曹操這句話也是在力挺自己,曹操的祖父是宦官,在袁家這些世襲老牌貴族面前,曹操對自己的出身還是有些底氣不足的,終曹操的一生,他還是切實的履行“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的格言。

也許袁術實在是理屈詞窮,他便以散伙相要挾。“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睘榱司S持自己苦心孤詣所開創出來的合作局面和良好勢頭,曹操不得不向這個世家公子暫時妥協。操曰:“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順著袁術的意,委婉的批評了一下直接讓袁術不快的張飛,希望袁術能以大局為重。叫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然后自己私下送好酒好肉去安撫寬慰劉、關、張三人。董卓得知華雄戰敗,召集眾人商議后,聽取李儒的意見,殺了尚留在朝中的袁紹之叔太傅袁隗,并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呂布曉勇,連挫盟數陣,關鍵時刻,又是劉、關、張挺身而出,擊敗呂布,進逼虎牢關下。

袁紹再次命令孫堅進軍,孫堅對袁氏兄弟賞罰不明,嫉賢妒能感到十分憤怒,帶領部將來到袁術的大帳,憤怒職責袁術:我和董卓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公為報效國家討伐逆賊,私為報復袁將軍你族親被殺私仇,所以不避箭矢,舍生忘死。但是你卻有意斷我糧草,居心何安。袁術理屈詞窮,只得找個替死鬼敷衍了事。正在這個時候,董卓的愛將李?來公關孫堅,欲將董卓之女許配孫堅之子(呵呵,興許就是孫策和孫權了),雖然因為袁術暗中阻撓,使孫堅遭遇了挫折,但是孫所部還是給董卓以有力的打擊,使得董卓不敢小覷孫堅的實力,希望通過婚姻來籠絡。雖然盟軍內部的不睦使孫堅甚為不平,但是孫堅并不因感情而廢義舉,他當面痛斥來使李催,后文中挾持天子,十面威風的李催在孫堅的義正詞嚴的痛斥下不得不抱頭鼠竄。
在暫且通過譴責袁術,確保糧草之后,孫堅再度進兵。呂布的戰敗和孫堅勇敢、堅決和威懾力使得董卓采取李儒提出的棄城龜縮策略,奔長安而去,臨行之前,燒殺淫掠,無惡不作。遙望洛陽,已經是赤焰遍地,狼煙四起。待孫堅進入時,已經是斷壁殘垣、破敗不堪的廢城了。面對舍身救己的親密戰友的犧牲,他沒有流淚;面對政治流氓袁術的刻意刁難,他沒有流淚。月寒星稀,站在舊日殘破的宮殿上,孫堅傷心的留下了眼淚,他遠大的報復和理想使他無法側目戰爭給國家、百姓帶來的傷痛和創傷。他吩咐士兵清理瓦礫,再列神位。卻意外的得到了傳國玉璽,其后便在部下建議下撤軍了。孫堅退卻了,其實是出與一種無奈、一種憤懣,除曹操外的各路諸侯均平庸無為,自己孤軍深入,面對這樣的排擋尤其是袁術這樣無意進取卻有心攪局且后臺深厚的政治流氓,除了分道揚鑣還能做什么呢?直到今天,引發職場上跳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離職者與直屬上司關系不融洽,而不是觀念中的薪酬差別。當然并不是說生活和工作中真的到處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袁術”,其實如何建立每個空間和圈子里的和諧,一直是無處不在的話題。就向我們今天倡導建立的和諧社會一樣,也許這個世界不能處處盡如人意,但是總要讓人們發現這個社會的可愛、可親之處,也許能逃離一個個圈子,做出下一個選擇,但是每次選擇的子環境不能游離與整個社會之外。

在董卓做出焚燒宮室,劫遷天子逆舉之后。曹操反問袁紹應該抓住戰機,乘勢追擊,你為什么按兵不動呢。毛崗壽在這里評價到“眾諸侯中,畢竟孫、曹二人出色!笨墒窃B以諸兵疲困,進恐無益的理由回絕了曹操的建議,各路諸侯也附和不可輕動。先前傾盡心智維護盟軍團結的曹操終于憤怒了,怒吼了一句“豎子不足與謀”。終其曹操一生,不管手段如何,總是力求一切可以團結和籠絡的對象,在對待投奔的許攸和寄居的關羽時,熱情、殷勤為常人難以企及,即使擒住呂布之后,對這個反復小人仍有想利用的念頭。但是這些盟軍的諸侯們膽識、臣節、能力實在太平庸了,曹操的一聲音怒吼和毅然決裂,宣判了這些諸侯在曹操眼里連團結、利用的價值都沒有了。后來歷史走向也說明曹操確實從未想走近這些他鄙夷的人,許多人更是連與曹操成為對手的資格還沒有就灰飛煙滅了。

“操明為漢相,實為漢賊”,“豎子不足與謀”。前者是世人對曹操的評價,后是曹操在憤懣之下的一聲吶喊。如果非要從江山易手的角度說曹操的后人竊取了漢朝江山的話,那么至少青年時期的曹操還是一個使命感、正義感十分充分的股肱之臣。曹操在京城做司隸校尉之時從王允之處借得寶刀,意圖刺殺董卓,終未成功,不說刺殺董卓這樣一個武夫所要承擔得風險,就是真得刺殺成功了,除了除掉董卓這個劣跡累累的流氓軍棍以外,以曹操一個司隸校尉這樣一個轄部千余武裝警察的實力又能在后來紛亂的政治局勢中撈到什么好處呢?“豎子不足與謀”,能拿的出來于眾人人一起謀劃的也總應該是光明正大的事情吧,而不是什么廢漢自立,取而代之。其實在彼時,東漢王朝并不像后來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個松松垮垮的空架子,作為在那個環境和輿論下成長起來的人,是不可能不對東漢王朝保有敬畏和感情的!尤其是向這些官宦士族,除禮教、輿論和環境的教育、感染之外,他們還是這個體制內的受益人,在沒有確切的把握取代之前,維持現狀、回歸秩序和平衡無疑是個優勢策略。至于曹操后來心態、歷史角色的變化,還是歸因與實力、環境的變化與經歷的影響,也就是常說的物質決定意識和事物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遂自引兵萬余,領夏侯?、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沒有他人的協助,曹操只好自己單干了,而且一次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當。曹操的這些家當來的不是很容易啊,曹家不是名門望族。曹操跑回老家,意預起事,曹操的父親說,錢少了恐怕不成事,于是求助當地的孝廉衛弘,在征得了衛弘資助后,才拉扯起這么一支隊伍。在各路諸侯中,曹操得實力也不算強,在動員大會上曹操的“勿以強弱計較”也多少說明曹操認識自己實力并不雄厚后做出輿論上的一種策略。

曹操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當,可是很可惜,他被董卓的伏兵殺的很慘。

龍潛天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4000.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