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元1131年 耶律大石建西遼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耶律大石(1094~1143)是遼太祖第八世孫。1122年,在遼南京擁立耶律淳,建北遼,統領北遼軍事。耶律大石在同金兵的作戰中被俘。1123年9月,他領兵逃出,到夾山見天祚帝。1124年,耶律大石殺遼北院樞密蕭乙薛,領兵北走。1130年自立為王,在可敦城募集諸部落軍兵1萬多人,經回鶻向西而行。1131年稱?,號天?皇帝,年號延慶,重建遼朝,史稱西遼。1134年,建都八刺沙袞。
遼國樂舞 契丹整個民族都能歌善舞,遼代的宮廷樂舞,從功能和形式上看,主要可以分為宮廷宴享樂舞和祭祀禮儀性的雅樂舞兩大類。宮廷宴樂舞,是經后晉傳入遼的唐代宮廷“燕樂”、“坐、立部伎”的部分樂舞和“大曲”的某些舞段,遼稱大樂。大樂多在元旦舉行宴會盛典時使用,同時還要演奏“曲破”!扒啤币苍从谔疲翘啤按笄敝锌旃澴辔璧。另一種宮廷宴樂舞“散樂”比大樂更早一點傳入遼宮。散樂實際上是漢代百戲傳統的延續,與北宋宮廷的散樂極相似,包括歌舞、角抵、俳優雜劇、馬戲等多樣節止。一般在皇帝生辰、宮廷冊封儀典、宴請使臣等場合應用。散樂較大樂更加活潑、歡快,娛樂性更強,適合于酒宴上助興。遼宮的宴樂舞也并非全自中原引進,其中元旦晚上皇帝宮廷宴飲時間必用的“國樂”就是契丹民族的傳統樂舞。宮廷樂舞中的“雅樂”則完全仿效中原漢制,它是從后晉和北宋宮廷吸收的,大多在元旦朝賀、尊號冊禮等嚴肅儀典的場合使用。遼國樂舞所以形成這種蕃漢兼采的風格,是因為契丹民族與中原漢族緊密聯系的結果。契丹人對漢族文化主動積極地吸收兼融的態度,在樂舞的風格上蓄漢兼采的獨特性由此而形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4041.html

相關閱讀: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