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后為魏王,去世后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他名列榜首,應該沒有爭議吧,白手起家,南征北戰,最后十分天下而有其七,各方面的才華都令人嘆為觀止。
2)司馬炎: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265-290年在位,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
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279年他又命杜預、王?等人分兵伐吳,于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建國后采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太康元年,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后,逐漸怠惰政事 ,奢侈腐化。290年病逝,葬峻陽陵
一手結束了分裂局面,中國歷史上最為仁慈的開國之君,頗有民主和人權觀念,終生沒有處死過一位大臣,反而屢次容忍大臣們在他面前的惡言惡語。才略都很出色,治國有方,使得“天下無窮人”。
但是眼光不夠長遠,晉朝又缺乏天命(占卜說只能傳一代,他果然是晉朝唯一一位貨真價實的皇帝),對于后來的神州陸沉負有間接的責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6043.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