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家和萬事興??孫權混亂的婚姻和混亂的繼承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三國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孫權的大小老婆:

1:謝夫人,這是元配,沒有生子,撫育了孫權妾生的兒子孫登,后來因孫權有了更美麗的二奶,就被冷落,抑郁而死,孫登也很早就病死了,這是東吳的不幸,因為這位曾經的太子品德才能都是很被吳國百姓喜愛的。2:徐夫人,是位二婚,不過仍然使謝夫人失寵,但是這位夫人還不錯,繼續撫育孫登,使之當上太子,群臣看到這種情況,就建議立她為后,但徐夫人愛吃醋,孫權很生氣,就找個理由廢了她。

3:步夫人,這位夫人生下了魯班和魯育公主,步氏與丞相步騭同族。因為美麗而得到孫權的寵幸。

大女魯班嫁給了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后又嫁給全琮,全琮死后又與孫峻私通,還親手害死了妹妹魯育公主,是個集無恥、狠毒、淫蕩、愚昧為一身的女人;小女兒魯育許配了朱據,朱據死后改嫁了劉纂,性格和其姐大相徑庭,曾委婉的勸魯班公主不要干涉政治,被其姐害死。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長的時間里得到了孫權的寵愛。孫權稱帝后想讓步夫人當皇后,而群臣不答應,認為徐夫人更合適皇后的位置,孫權意在步夫人而沒有答應,后來病死。4:袁夫人,這位夫人可以說是品德最好一位,不過也沒有子嗣。步夫人得病去世,孫權打算立袁氏為皇后。袁氏以自己沒有兒子的理由推辭了。令人驚奇的是袁氏是袁術的女兒,袁術這樣的草包土匪竟然生出來如此優秀的女兒真是怪事了。5:王夫人,是瑯?人,生下了兒子孫和和孫霸,受寵的程度僅次于步氏。步夫人去世后孫和立為太子,袁氏又拒絕了繼位中宮,孫權便打算立王夫人為皇后。群臣也認為母以子貴,既然孫和做了太子,他的母親王氏照例也應當做皇后。但這時魯班公主就開始干壞事了,她一向憎惡王夫人,并不時譖毀她。當時孫權得了重病臥床不起,她就詆毀王夫人說她面有喜色,因此孫權責怒非常,王夫人無從辯白,憂懼而死。孫和也是由于魯班公主一班人的原因而失寵。6:后來孫權又寵幸了一個罪犯的女兒潘氏。這個潘氏是最美的一個,生了小聰明孫亮,后來孫亮立為太子,第二年潘夫人也被冊封為皇后。她的性格險妒容媚,曾譖害了袁夫人等后宮許多侍妾。惡有惡報,后來潘夫人死于侍候他的侍妾手中,是被勒死的,孫權殺了所有侍候潘夫人的侍妾,但心里也明白潘夫人性格太壞,三個月后孫權也死去了,真是一位晚節不保的英雄。

7:另一位南陽王夫人所生的兒子孫休為瑯琊王,出居丹陽;還有仲姬所生的兒子孫奮為齊王,出居武昌。

二宮之爭陽光下的舊事,總是重復發生,從歷史所學的教訓,就是什么也學不會。
在孫權蓄意的領導下,舉國上下發生派系斗爭與猜忌分裂。這種現象比蜀漢用人的荊益之間的政治斗爭,或曹魏集團的門閥士家與儒家寒門之分,還要來得直接、明顯、沖擊,但是卻沒有太多的人注意到孫權嗣位這段俯拾可得的現成材料,反而鉆空蜀漢亡于黨爭、曹魏亡于士寒等猜測;蛟S這就是想象力憑空所揮灑的山水畫,遠遠多于寫實的工筆畫的原因,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袁紹立嗣時,已有立子未明而產生黨同伐異的現象。長子袁譚倚大臣辛評、郭圖,少子袁尚攬審配、逢紀,兩派人馬互相攻擊;袁紹另外還以中子袁熙守幽州、外甥高干守并州,剛好就是袁紹四子各據一州。后來袁紹在官渡被曹操擊潰,這四子并未合力聯擊曹操,反而袁譚與袁尚互相攻擊,袁譚后來還向曹操求救并通婚結好,最后,曹操采用各個擊破,依次斬高干、袁譚、袁尚及袁熙。雄據四州的袁紹集團如果可以被割成一州一州的攻打,四州也不過是烏合之眾,要是這四州又互相攻戰,打起來又更容易。孫權的二子不睦,臣屬黨派林立,重演袁紹諸子歷史。孫權原本立太子孫登,雖是一個生母來歷不詳的兒子,可惜早死,孫權后來改立三子孫和為太子,同時策立四子孫霸為魯王。一個是太子,一個是親王,尊卑已定,本來也沒問題。壞就壞在孫權對孫霸的待遇與孫權對孫和的待遇相同,造成臣子望風轉舵,以為有機可趁。結果太子幫有丞相陸遜、大將軍諸葛恪、太常顧譚、驃騎將軍朱據、會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績及尚書丁密等,魯王幫有驃騎將軍步騭、鎮南將軍呂岱、大司馬全琮、左將軍呂據及中書令孫弘,其它人也涇渭分明分別逢迎太子或魯王,東吳名義上仍為一國,實際已有兩派黨爭,潛伏分裂與作亂。政治斗爭通常要斗臭對方,置人于死,當時全寄、吳安、孫奇及楊竺等人共同譖言毀謗太子,孫權深受迷惑。全公主(原嫁給周瑜的長子周循,原稱周公主,后改嫁全琮,改稱全公主)也在孫權面前說太子的壞話。因此太子孫和在孫權的心中地位一落千丈。再來就是黨羽之間的斗爭,赤烏四年芍陂之役,全琮父子率眾與魏將王凌互戰,事后竟稱顧承及張休等人牽涉詐欺搶功,于是孫權下令流放顧譚、顧承、張休及姚信到交州。中書令孫弘向來陰險狡詐,正直的張休一一向很痛恨,孫弘趁機再中傷張休,孫權聽信,把下放張休的處罰改成賜死。戰敗的處罰最重也不過如此,結果居然發生在戰勝的一方。太子太傅吾粲向孫權上書使魯王駐守夏口,有種遠離天子腳邊的作用,并調離楊竺不得留在首都?上斖跖刹粫p易自棄江山,反而向孫權譖誣陷害吾粲,結果吾粲被下獄誅殺。而因為吾粲與丞相陸遜有互通書信的關系,陸遜又曾向孫權建言太子正統之事,幾次想求詣首都,欲親諫孫權,但遭孫權拒絕。最后,孫權屢次派人責備陸遜,陸遜憤恚而死,照字面上是陸遜憤怒怨恨而死,不過若比照曹操逼死荀?的方式,自殺也好,被賜死也好,總之是來自君王的主動壓力而被迫致死。
兩宮之爭說穿了就是魯王孫霸想爭皇位,太子孫和若要順利登位,也得先排除魯王的挑戰。魯王派開始很順利,先抹黑中傷太子,次翦依附文武,再陷大臣棟梁,最后竟然使孫權幽閉太子。先前周瑜建議孫權軟禁劉備的計劃不成,反倒是孫權軟禁起太子孫和采用實際行動,對內內行,對外外行,再次驗證。此舉無異宣告褫奪太子的政治地位,也快要達成魯王廢立太子的手段。太子黨雖為東吳達官顯要,但是占不到太多便宜,反而折損丞相陸遜及名臣后嗣(張休是張昭的兒子,顧譚是顧雍的孫子)。后來驃騎將軍朱據、尚書仆射屈晃率領諸將吏向孫權要求釋放太子孫和,孫權下令抓牽進殿,杖打一百;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也上書進諫,但于事無補,孫權下令滿族抄斬。在朱據被貶謫新都郡丞時,孫弘又假傳圣旨矯詔「賜死」朱據,于是權高如驃騎將軍的朱據,不死于外患而死于內亂。太子孫和本來只是被軟禁,卻因此被孫權下放到故鄣。照理說要錯就錯到底,孫權就此廢太子孫和,而改立魯王孫霸為新太子,順利嗣位也就算了,畢竟出將入相的太子一黨也損傷殆盡,另扶魯王孫霸這派也行。不知孫權是良心發現還是回光返照,居然下令賜死孫霸,誅殺全寄、吳安、孫奇及楊竺等黨(漏了全公主這只孫大虎),但是也不讓故太子孫和復位,兩邊各打五十大拍,而且是重打。最后改立八歲的幼子孫亮為太子,孫權死后的接班人。結果,二宮之爭,兩敗俱傷,大臣凋零,動搖國本。孫權蓄意促成的黨派斗爭,宛如袁紹諸子的互斗,袁尚及袁譚還因曹操的攻擊從此敗亡,東吳的運氣比較好,魏蜀兩國剛好有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奪權一年后死亡,蜀漢大將軍費?被降將所刺),所以東吳在有驚無險之中繼續茍活。孫權死后一年,權臣諸葛恪就發動舉國大攻擊,以「大發州郡二十萬眾」,攻向只有三千人守城的合肥新城,守將張特堅忍抗戰,東吳士卒居然病傷過半,諸葛恪拒絕承認,這就是領導階段政治斗爭的后遺癥,上不知下情,而上層被斗垮后,所指揮的士卒也沒什么戰斗力。長官桌吃盡雞鴨魚肉,怎知小兵飯桌饑寒交迫?最后東吳撤軍,諸葛恪居然不是因為敗戰治罪,而是被政治斗爭斗下臺。想當初赤壁之戰江東兵以寡擊眾,如今江東兵以眾擊寡,反倒一死就是死十萬,完全不能與赤壁時相比。此時的東吳,就像后來陸機在《辯亡論》所提到的亡國的原因,東吳亡國亡于沒有人才。在二宮之爭后,東吳象樣的人才都差不多死傷耗盡,早無斗志,晉軍六路吞吳時,東吳軍幾乎沒有抵抗就等著亡國。就在東吳亡國的前一年,東吳還有大規模的地方叛變,就在晉軍的巨艦將來時,東吳還誤以為蜀船皆小、不足為懼。上層政治斗爭的欺上?下作風,一但感染到下層慌報軍情作風,舉國上下也就差不多,經不起任何的考驗。
二宮之爭正是經典的政治斗爭,父子懷疑猜忌、兄弟反目成仇、大臣結黨成派、互相陷害中傷,最后還造成死傷慘重,不管是名將功臣還是小人近佞,幾乎兩敗俱傷,一齊死在沒有意義的內亂。而原因只不過是孫權使「二宮并立」,就為了太子與魯王互相爭鋒,遂演變出這一段幾乎破國敗家的鬧劇。昔日袁紹諸子爭立,就是先車之鑒;后來劉表又想立幼子劉琮而不立長子劉琦時,荊州也產生紛爭(后來幼子劉琮明被曹操逼降,長子劉琮暗被劉備并吞),更不是新鮮事;最后曹操在曹丕與曹植之間的抉擇,也差一點步入后塵,但曹操最后仍未改嫡立庶;孫權則是不折不扣的令二宮并立,大臣分派,情況正如袁紹及劉表的下場。東吳自二宮之爭后,政局不斷在政變與內亂中每況愈下,最后只能坐以待斃。

赤烏四年(241),孫權太子孫登亡。因次子孫慮亦早亡,孫權第二年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不久,又溺愛四子孫霸,使二子同宮相住,禮秩如一。因多言不宜,乃命分宮;二子由是有隙。陸遜、顧譚、吾粲、朱據、諸葛恪等宗事孫和,全琮、步騭、呂岱、呂據、孫弘等附從孫霸,朝廷大臣舉國中分,各助一方,斗爭激烈。孫權步夫人生有二女,長女魯班公主,配周瑜子周循,周循死,配全琮;次女魯育公主,配朱據,朱據死,配劉纂。魯班與孫和母王夫人有隙。孫權欲立王夫人為后,魯班阻之。她恐孫和日后怨恨,心不自安,數譖之。孫權有次臥病,孫和去祠廟祭祀,順路看望了一下其張妃的叔父張休。魯班派人盯梢,把此事告訴孫權,說太子是專去妃家計議,又說王夫人見皇上寢疾,有喜色。孫權由是發怒,孫和漸失寵,王夫人憂郁而死。孫霸遂覬覦滋甚,其黨日興。陸遜、顧譚、吾粲等數上書陳辭嫡庶之義,孫霸黨羽則從中構陷。孫權大怒,流放顧譚至交州;收吾粲下獄誅;累遣使責讓陸遜,陸遜憤恚致死。對孫霸結黨圖嗣,孫權亦感憂患,謂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一人得立,安得不亂?”(《三國志·孫和傳》注引《通語》)遂有改嗣之意。孫權尚有五子孫奮,六子孫休及少子孫亮。孫權始寵孫亮。魯班見孫亮與母潘夫人有寵,便屢夸孫亮,又作媒將侄兒全尚女嫁之。后孫亮即位,立全夫人為皇后,全尚官至太常,全氏宗族遂為貴戚。潘夫人天性險妒容媚,譖害宮人甚眾。孫權寢疾時,她使人問孫弘呂后專制故事。她因侍候孫權疲勞成疾,昏睡時被宮人縊殺。赤烏十三年(250),孫權幽閉孫和,欲立孫亮。朱據、屈晃、陳正、陳象等進諫。孫權大怒,杖笞朱據、屈晃,族誅陳正、陳象,另有十余人受誅放。孫權廢孫和,徙之故鄣;賜孫霸死,誅其黨羽;立孫亮為太子,潘夫人為皇后。
太元元年(251),孫權見陸遜子陸抗,曰:“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后責讓之書,請一焚滅,莫令人見也。”(《三國志·陸抗傳》)冬,孫權寢疾,頗悟孫和無罪,欲召還都。魯班、孫峻及孫弘皆阻之,孫權乃止,封之為南陽王,遣長沙。孫峻薦大將軍諸葛恪輔政。孫權嫌其剛愎自用,孫峻謂朝臣皆莫能及,極力保之。孫權乃詔諸葛恪為首席輔政,孫弘、滕胤次之。神鳳元年(252)四月,孫權疾困,又急召呂據、孫峻并與諸葛恪、孫弘、滕胤受遺詔輔政。翌日,孫權病世,享年七十一歲。年僅十歲的孫亮即位。裴松之認為孫權立嗣,方之袁紹、劉表,昏悖甚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28130.html

相關閱讀: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
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