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儀器制造家和水利工程專家。他創制了簡儀、仰儀等天文儀器;在整理總結新歷法《授時歷》的基礎上完成《推步》、《立成》、《歷議》等著作;同時還為北京通惠河的水利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
元朝初年(距今約700年),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15公里的登封觀星臺建成。觀星臺為磚石混合建筑結構,由盤旋踏道環繞的臺體和自臺北壁凹槽內向北平鋪的石圭兩個部分組成。臺體四壁用水磨磚砌成,呈方形覆斗狀。臺統高12.62米,其中臺主體高9.46米,臺頂小室高3.16米。此小室為明嘉靖七年(1528)修葺時所建。臺四壁明顯向中心內傾,表現出中國早期建筑的特征。臺下北壁設有對稱的兩個踏道口,人們可以由此登臨臺頂。踏道以石條筑成,四隅各有水道小孔,用以導泄臺頂和踏道上的雨水,水道出水口雕成石龍頭狀。石圭又稱“量天尺”,用來度量日影長短,據此來劃分節氣和四季。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建平鋪而成,下部為磚砌基座,長31.19米。石寺居子午方向,圭面刻有兩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北端有泄水池。登封觀星臺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記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臺。據實地測驗,采用針孔成像法以橫梁在石圭上的投影來確定日影長,可準確到正負0.2厘米,相當于太陽頂距誤差1/3角分,比晚于此臺300年的西方最精密的天文觀測還要精確。
《授時歷》
至元十七年(1280),許衡、郭守敬等人奉詔編成新的歷法《授時歷》。第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詔令頒行全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歷法之一!妒跁r歷》根據郭守敬等創制的各種新儀器進行精密天文觀測,考證了7項天文數據;計算出5項日月運行的新數據;采用郭守敬首創的弧矢割圓術來計算太陽黃道與赤道積度;采用百進位制表示小數部分,提高計算精度;廢棄上元積年法,以至元十八年冬至時刻為歷法歷元;推算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行公歷相同,比歐洲格里高利歷早300多年,反映了測量的高水平,也說明《授時歷》有很高的精度!妒跁r歷》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歷法之一,也是中國古代使用時間最久的一種歷法,它在元明兩代一共使用了364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2361.html
相關閱讀: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哥征宋
篤哇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