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滅亡: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那么元朝的滅亡是什么導致的呢?
1.永不停歇的戰爭機器:戰爭打的就是錢和糧
無論元朝是建立于1206年(蒙古汗國)還是1271年(國號大元),到1368年滅亡之前,整個元朝沒有戰爭記錄的年份僅22年。
元朝的戰爭大約可分五個階段:1206-1253年為滅西遼、西夏、金國、吐蕃、大理等國的階段;1253-1279年為滅南宋的階段;1280-1284年為鎮壓復宋起義的階段;1285-1349年為對內鎮壓起義、對外侵略擴張的階段;1351-1368則為元末農民起義階段。在整個元朝歷史中,沒有戰爭記錄的22年可憐巴巴地穿插其間,其中連續沒有發生戰爭的時間最長都沒超過三年(1303-1305年);僅1280年統一中國后,有記錄的元朝戰爭就已多達近230場,如果再算上1280年之前的戰爭,則肯定是多得數不清了。
自1280年元朝統一中國后,元朝并沒有、也無法象其他初立朝代那樣施行“休養生息”政策。1280-1284年間,元朝除了對日本、安南、緬甸等征戰之外,它還要耗費大量精力對付國內此起彼伏的“抗元復宋”起義,“抗元復宋”最后以鎮壓了黎德起義告終,元朝在這期間的用兵規模一如之前的“元滅宋”戰爭差不多。在其后的幾十年間,全國各地幾乎每一年都有起義,加上元朝內部的各種內訌戰爭,元朝的“一生”似乎專為戰爭而存在,可謂是不折不扣的“戰爭機器”。戰爭打的就是錢和糧,不過一直以來,元朝政府似乎從沒為戰爭消耗發愁過,即使它“打到哪燒到哪”,它也沒有因此自絕了后路。在1206-1280年間,元朝的大多數戰爭實施的都是“三光”政策,打到哪破壞到哪,僅云南等少數地區例外。想當初,漢武帝、唐太宗等人在進行大規模戰爭前無不需要事先勒緊腰帶、做好充分準備,元朝卻從沒這樣做過,它只是不斷習慣性地打呀殺呀,“戰爭”就是它的本能,“機器”就是它的本質,它就這樣“慣性”地前后征服了四十多個國家,成為了空前偉大的中華帝國。
從這角度上說,元帝國依托“戰爭機器”而存,其真正實力其實是強大可怕的。如果從1271年算起的話,到1351年爆發大規模元末農民起義之前,元朝實際上一直就是個很經得起折騰的“壯年漢子”;即使1351年后它已算得上是“內部創傷”了,但面對元末農民起義的輪番轟擊,它還是能奇跡般堅持了近二十年。對于這樣頑強的戰爭機器,我們能說元朝是“徒有其表”嗎?可以說,我國歷史上沒有任一朝代能在戰爭的持續消耗上與元朝相比較,元朝最后的覆亡,其實是典型的“趁它病取它命(內部政變)”或“群蟻咬死象”的過程。真正消滅元朝的不是實際意義上的戰爭,而是元朝自己的疏忽。有史學家曾分析說,如果1276-1279年間的南宋小朝廷以及1644-1662年間的南明政權可作為王朝延續的話,那么元朝的最后覆亡時間應延至1399年(北元)。如此算來,蒙古人建立的這段政權前后也有193年之久了,而不再是我們傳統印象里的“98年(1271-1368)”。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2365.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篤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