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制國用使司與尚書省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元朝制度,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但是又置尚書省,與中書省并立。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并立雖然是沿襲前朝舊制,但元代的中書、尚書二省的職掌則不同于前代。宋朝制度,財賦官與行政官分立。元朝的財賦官與行政官則時合時分。中間經過多次變動,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在中書省之外,另設領中書左右部,總管財賦,由阿合馬統領。中統五年(公元1264年)罷廢領中書左右部,并入中書省,阿合馬為平章尚書省事。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又立制國用使司,管理財富,阿合馬為制國用使。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罷制國用使司,立尚書省,這段史實,《元史?世祖紀》記載甚詳,茲引如下:至元七年春正月,立尚書省,罷制國用使司,以平章政事忽都答兒為中書左丞相,國子祭酒許衡為中書左丞,制國用使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同知制國用使司事張易同平章尚書省事,制國用使司副使張惠、僉制國用使司事李堯咨、麥術丁?參知尚書省事……。二月甲申,置尚書省署。從這段記載可知,尚書省只置平章政事、同平章政事、參知政事等官,而無左右丞相?梢娚袝∧酥茋檬顾玖T廢之后為代行其職而建立起來的官署:制國用使司為掌管財賦的機構,代行而置的尚書省,自然也是掌管財賦的官署。尚書省在有元一代時置時廢,與中書并立前后共三次,其變動情況大致如下:當阿合馬領中書左右部,總理財政事務時,凡事不關白中書省而直奏皇帝,獨攬財權,中書省諸官無可奈何。不久,阿合馬又設制國用使司,自任該司之長官,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財政機構,以便于更自由行權。但是,這個機構的地位畢竟是在中書省之下,行動尚諸多不便。所以,就在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升制國用使司為一省,名為尚書省,想以此脫離中書省的控制而獨立。在兩省并立之后,世祖定制:“凡銓選名官,吏部擬定資品,呈尚書省,由尚書咨中書聞奏”。這個規定雖然把權力的重心移到尚書省,但是仍不能排脫中書省的制約。當時阿合馬任平章尚書省事之職,以一省長官自居而渺視中書省,選官任人,既不經吏部也不咨中書。中書右丞相安童多次在世祖面前責備他。但阿合馬固爭不已,安童只好讓步。於是,中書之權完全移到尚書省了。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世祖發現中書、尚書并立,弊端百出,便合兩省為一,廢尚書省,恢復中書一省之舊制。以阿合馬與張易為中書平章政事,以張惠為左丞,李堯咨、麥術丁為參知政事。這樣一來,機構雖然復舊,但掌握實權的仍然是原尚書省的一幫官員。加以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后,不置右丞相,十五年(公元1278年)以后,左丞相也成虛位。事實上,阿合馬成為中書省的長官,更加專橫跋扈。因而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便被殺掉。
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諸大臣中多主張恢復尚書省,世祖許之,就于是年閏二月再置尚書省,并改天下之行中書省為行尚書省,改中書六部為尚書六部。中書省仍存在,以安童為中書右丞相,平章政事以下設官如舊,但只占虛位,并無實際職掌。十月,任命尚書平章政事桑哥為尚書右丞相。桑哥剛愎自用,任右丞相以后,更加專斷,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被罷,同年五月廢尚書省,再次恢復中書省總攬政柄的舊制。元武宗之世,因濫賜諸王大臣,大興土木而造成財政貧乏,鈔法紊亂。為救財政困難之計,便於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八月特立尚書省,以皇太子為尚書令,發行至大銀鈔,并鑄造銅錢,但終未能挽救經濟窮困之僵局。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武宗死,仁宗立,又再廢尚書省。總之,元代三次設立尚書省,與中書并立,皆因互相爭權,弊害百出,終被廢除,而恢復中書一省之舊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36580.html

相關閱讀: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哥征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