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物歷史新解:岳飛謚號“武穆”是刻意貶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宋高宗竟將岳飛與蔡京、童貫等“宣和六賊”、北宋奸臣相提并論。

岳飛冤獄:以“謀反”定罪

岳飛是誰害死的?大家都知道是秦檜。但秦檜只是這個罪惡集團的成員之一,充其量是個頭面人物,這個集團至少是由“四人幫”——秦檜、王氏、張俊、萬俟?l(讀音:莫其懈)組成的。岳王廟前便有“四人幫”永持跪姿的生鐵鑄像。

在杭州岳廟還有一處古籍,透露的信息卻截然不同,那就是明代文人文征明的“滿江紅”詞碑,其中有句云:“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文征明的觀點很明確:趙構才是害死岳飛的元兇,秦檜只是奉旨行事而已。這一觀點雖未獲宋史專家鄧廣銘的認可,卻得到了毛澤

東的肯定。1957年夏,毛澤東會見友人時指出:“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后是宋高宗。秦檜不過執行皇帝的旨意……文征明有首詞,可以一讀。是趙構自己承認:‘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贊朕而已’。后來史家是‘為圣君諱耳’,并非文征明獨排眾議……”(舒湮《1957 年夏我又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以詞論史,以史證詞,否定了一些史家把趙構議和投降與冤殺岳飛推責秦檜一人的錯誤史觀。

高宗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除夕之夜,戰功赫赫的抗金英雄岳飛,被南宋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殘酷殺害。相反,和議投降的主謀、殺害岳飛的幫兇秦檜,不僅在岳飛被害14年后壽終正寢,而且死后備極哀榮,宋高宗趙構當即“追封檜申王,謚忠獻,賜神道碑,額 為‘決策元功,精忠全德’。”(《宋史》)

正因為宋高宗是制造岳飛冤案的元兇,才使得岳飛一案的昭雪平反變得十分漫長與艱難。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檜病死,他的養子秦?縋鼻笙轡唬??怨顧?。秦家?疲?鉤て諮掛值鬧髡腳煽吹攪訟M???家?蟾?婪苫指疵??R簧婕霸婪梢話傅男災飾?br /> 題,趙構就不干了,他干脆起用早已被貶的萬俟?l繼承相位。萬俟?l是殺害岳飛的劊子手之一,讓他執掌政局,自然消除了為岳飛平反昭雪的各種可能。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和議,興兵南侵,欲一舉滅宋。危亡之秋,朝野震動,朝臣紛紛上書,要求為岳飛昭雪,“要當首正秦檜之罪,追奪其官爵,而籍其家財”,同時“雪趙鼎、岳飛之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不過,在所有的奏折與請愿

中,沒有一人敢講出趙構是岳飛冤獄的始作俑者,均歸罪于秦檜為首的“四人幫”。金兵進擊長江北岸,趙構迫于無奈,只得作秀,于是下詔:“蔡京、童貫、岳飛、張憲子孫家屬,令見拘管州軍并放令逐便。”已被流放嶺南的岳飛家眷,終于結束了顛沛流離,回到江州(今江西 九江)家中。這一舉措,與平反昭雪毫無關系,僅僅是對其遺屬略示仁政而已。令人不能容忍的是,宋高宗竟將岳飛與蔡京、童貫等“宣和六賊”、北宋奸臣相提并論。事實上,趙構確將岳飛視為奸臣,岳飛冤獄正是以“謀反”定罪的。

平反的不徹底產生了負效應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趙構退位,趙?Y登上皇位,是為宋孝宗。與趙構不同,趙?Y是一位胸懷大志,抗金復國的有為之君。宋孝宗為了鼓舞士氣,興師北伐,登基之初即打著高宗的旗號下詔:“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后,特與錄用。”當年十月, 又頒發正式文告,宣布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之待遇。(《金佗編》卷

十三)岳飛生前所任職務,均位宋代文武官員前列,地位高于《水滸傳》里的殿帥府太尉高俅,大約相當于今之軍委副主席。這樣一個功勛 卓著、地位崇高的國家領導人蒙冤而死,要平反昭雪,必須分清是非,公開承認錯誤,還岳飛以清白。但在宋廷的平反告詞中,對岳飛之 死卻寫得云山霧罩:“會中原方議于?補???甭妨Τ捎諭惰蹋??辯?鈧?擔??荒謔分?搖?rdquo;借用西漢周亞夫之冤獄喻指岳飛之死,實 際上承認了這是冤案。然而,雖然名義上為之平反,卻又不肯明言直說。不過,宋廷對岳飛“近畿禮葬,少酬魏闕之心,故邑追封,更慰轅門之望”,“豈獨發幽光于既往,庶幾鼓義氣于方來。”(《金佗續編》卷十三)倒是體現了孝宗的本意。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經岳飛家屬 要求,給還了岳飛原有田宅。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應岳飛之子岳霖的要求,發還了宋高宗寫給岳飛的全部“御筆”、“手詔”(秦檜為陷害

岳飛,曾從岳家抄走)。讓人不解的是,雖然朝廷恢復并給予岳飛家人種種待遇,卻對岳飛冤獄并未進行任何的甄別與復查。由此可見,宋 孝宗對岳飛冤案的平反昭雪,不僅不夠徹底,而且留了尾巴。比如,在朝廷文告中,涉及岳飛死因,只講“坐事以歿”;涉及岳案性質,只字 臺文告,要么將冤案的責任歸罪于秦檜為首的“四人幫”。但在所有這些政治決定中,從未觸及過岳飛冤案真正的罪魁禍首——宋高宗趙 構。在封建皇權社會中,“天王圣明,臣罪當誅”大約是核心價值。然而,這一核心價值,使得南宋王朝失去了為數不多的復興與崛起機會,不僅使南宋軍民屈辱地度過外敵欺凌的漫長歲月,而且時至今日,“為圣君諱耳”的傳統與做法的政治影響與社會危害仍余緒猶存。

迄南宋一朝,對岳飛冤案的平反昭雪,雖然作出了結論與定評,然而,冤死者,英年慘死,家庭破碎;害人者,壽終正寢,高居廟堂。在南宋152年的歷史上,以宋高宗趙構為開端,一味屈辱求和,不惜自毀長城,致使整個南宋偏安東南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淪陷區的

同胞則慘遭蹂躪,水深火熱。趙氏皇族既不肯吸取北宋滅亡的教訓,又缺乏光復故國疆土的勇氣,在持續上百年的割地納幣、稱臣叫叔的屈辱之后,終于在另一個外族政權——蒙古的進攻之下,徹底滅亡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880968.html

相關閱讀:王安石變法的內容
宋朝歷史事件之澶淵之盟
宋朝人吃喝趣事:實行分餐制 吃飯不講究
北宋史上的傳奇名臣包拯:是清官能臣更是個錚臣
岳飛的妻子李孝娥簡介 歷史上的李孝娥原型李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