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如此,所以歷朝歷代古今中外都不乏禁酒令之類的東西,即便到了20世紀的美國,還以憲法修正案的方式頒布了禁酒令,但是其結局卻是走私盛行,黑幫泛濫。而前蘇聯也同樣禁過酒,但是不久后就不了了之。三國時期,曹操與劉備也都前后頒布過禁酒令,為此,曹操受到了號稱“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的孔融的非難,身為建安七子的他甚至寫了一篇《難曹公表制酒禁書》,來表達自己對禁酒令的不滿,在列舉了諸多酒的好處之后,又稱“徐偃王行仁義而亡,今令不絕仁義;燕噲以讓失社稷,今令不禁謙退;魯因儒而損,今令不棄文學;夏、商亦以婦人失天下,今令不斷婚姻!庇眠@樣的方式來反對禁酒。而在劉備那邊也發生了同樣的故事,劉備頒布禁酒令,之中一條是規定凡家中有釀酒器具者,皆按私釀論罪,有一日他與自己的老下屬簡雍在路上看到一男一女,簡雍指著兩人稱:“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劉備納悶,莫非這老下屬相面之術進步到如此程度?便問“何以知之?”簡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此令的不滿,而劉備在聽得此話后也大笑,廢除了此條款。其實曹操與劉備的禁酒令都是緣于經濟問題,因為釀酒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在平時尚可,但是在變亂年代,糧食尚不夠人吃的時刻,消耗大量糧食的釀酒就成了大問題,這也是中國歷代頒布禁酒令的最關鍵因素。而其實上三國時期的諸多人物并不討厭酒相反沉迷其中者甚多。其中以曹魏中人最多,上文提到為禁酒令上書的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其實曹操也是好酒之人,而其子曹植更是以善飲著稱,我們在前幾章便說到他因酒誤事而失去了曹操的信任。至于那出名的“竹林七賢”也多的是好酒之徒,有“八斗方醉”的山濤,(當時蒸餾酒還沒出現,酒的度數偏低。)有邊喝邊哭的阮籍,都把喝酒當吃飯一樣。酒畢竟是一種奢侈品,要耗費大量糧食,而因為好酒者眾多,這也成了一樁龐大的生意,所以除了時不時出現禁酒令之外,收征高額的販酒稅甚至將酒列為專賣品也是常有的情況,朝廷設立酒庫作為釀造和批發酒的市場,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宋代甚至軍隊都擁有自己專門的酒庫以酬資用。而另一方面,酒有時也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盡管酒會耗費大量糧食,軍隊中也往往禁止飲酒,但是實際上在飲酒已經成風的時代,這往往不成事實,尤其是將領更是不受禁令的限制,關東諸侯在面對董卓時便日日置酒高會,即便是士卒,在非作戰的狀況下,比如駐防地方,更是不受禁酒限制,相反,在一些北方地區為了抵御寒冷,甚至會將酒作為戰略物資提供給士兵,二戰中蘇聯便向自己的士兵提供定量的伏特加。作為犒勞士兵的物資中,酒必然也成了一種,在作戰勝利的宴會之上,更是少不了酒。軍用酒的狀況其實也與軍隊所處的狀況有關,軍人時常處于生死邊緣,精神處于極大的緊張狀態,做的不好便會崩潰,在這種情況下,酒這種相對輕微的麻醉品便可以起到調劑的作用,有限度的飲酒甚至可以發揮軍隊的戰斗力。
自然了,演義中的張飛那種飲酒則不是讓自己的戰斗力發揮出來而是麻醉別人,這又是酒的另一種妙用了。沉睡的天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915361.html
相關閱讀:三國演義中最為心狠手快的美女:孫翊的妻子徐氏!
張飛死因何在?手足相殘是真是假?
三國歷史上殺害關羽的幕后兇手居然是司馬懿?
三國隨章侃 第十二章 兗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機
淺談袁術和孫家三代世交:孫吳崛起離不開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