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弘基個人資料
中文名:劉弘基
謚號:襄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唐朝
所處時代:唐朝時期
出生地:雍州池陽(今陜西涇陽)
出生時間:公元582年 逝世時間:公元650年
職業:唐初名將
職位:衛尉卿、輔國大將軍
爵位:任國公→夔國公
成就:平定長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劉弘基簡介
劉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陽人(今陜西涇陽),唐初名將,隋朝河州刺史劉升之子。劉弘基早年以父蔭為右勛侍,為避從征高句麗,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獄。后投奔太原,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李淵起兵時,劉弘基斬殺宋老生,擊破衛文升,圍攻長安,以功授右驍衛大將軍。后隨李世民征戰,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進封任國公。
貞觀年間,劉弘基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并以輔國大將軍致仕,后曾隨軍遠征高句麗。永徽元年(650年),劉弘基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謚曰襄。
劉弘基生平簡介
劉弘基是雍州池陽縣人。少時因父蔭補任隋右勛侍。大業末年,從征遼東,因家資貧乏,行至汾陰縣時,自料誤期依法當斬,便與其部屬屠牛犯法,暗示縣吏逮己入獄。一年之后,按贖刑論處。隨后亡命在外,盜馬以自供給。后來到達太原,暗自依附高祖。又見太宗才干度量非同尋常,更加委心自托。由此大受禮遇信任,出入連騎,有時同入臥內。將起兵時,弘基招募士卒,得到二千人。王威等人梗阻大事,弘基與長孫順德埋伏閣后,指揮左右衛士逮執王威等人。隨同攻下西河,宋老生戰敗,拋棄戰馬投入塹中,弘基斬其首級,晉爵為右光祿大夫。義兵到達蒲州后,弘基引兵率先渡過黃河,攻下馮翊。授職為渭北道大使,以殷開山為副手。西進略地于扶風,擁眾達到六萬,南渡渭河,屯駐于長安故城,振軍示威于金光門。隋將衛文升前來迎戰,弘基迎頭痛擊,擒獲甲士千余人,戰馬數百匹。當時諸軍尚未到達,弘基先到,而且一戰即勝。高祖大喜,賞賜良馬二千匹。京師平定后,論功為第一,授職右驍衛大將軍。
討伐薛舉時,大戰于淺水原,八總管軍全都陷沒,惟獨弘基一軍盡力苦戰,矢盡援絕,被賊抓獲。高祖認為他臨難不屈,厚賜其家。薛仁杲平定后,方才返歸京師,恢復其官爵如初。劉武周進犯太原,弘基屯駐于平陽,再次陷沒于賊。不久,自拔歸來,授職為左一總管。隨同秦王屯駐于柏壁,率精兵二千人從隰州直趨西河,截斷賊寇退路。當時賊寇兵鋒甚銳,弘基堅守營壘以蓄其勇。到宋金剛逃跑時,率領騎兵追至介休,與秦王合兵進擊,大破其眾。累功封為任國公。
不久隨同進擊劉黑闥,返回后,授職為井鉞將軍。后遇突厥進犯邊郡,弘基督率步騎兵一萬人守備邊塞,從..州北界東至子午嶺,西達臨涇,修筑障塞,攔截虜寇。
貞觀初年,李孝常等人謀反,弘基坐與他們交游之罪,被除職為民。一年后,起用為易州刺史,恢復原有的封爵。后招授為衛尉卿,改封為夔國公。隨后因年老請求離休,朝廷授予他輔國大將軍之銜,命他每月逢朔望入朝,俸祿賞賜與職事官相同。太宗征討遼東,征召弘基為前軍大總管,力戰于駐蹕山,立有戰功,累增封邑至一千一百戶。去世之后,贈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于昭陵,謚為襄。
當初,弘基生病時,就分給諸子奴婢,每人各為十五人,田地各為五頃,并對所親近之人說:“如子孫有賢才,本來就不需憑借財富之多;如無賢才,守此產業就可免于饑寒了!逼溆嘭敭a全都分給親戚鄉鄰。其子仁實,承襲了他的封爵。
劉弘基生平成就
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劉弘基位列第十一。668年(總章元年),劉弘基等三十六位太原元從、西府舊臣被唐高宗評為第一等功臣。705年(神龍元年),唐中宗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劉弘基也在其中,“所食實封,并依舊給”。779年(大歷十四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劉弘基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人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780年(建中元年),劉弘基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000724.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