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夢露之死:身體填充塑料下葬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這是四十年前關于夢露的圖片,據稱是攝影師道格拉斯四十年前拍攝的。

雖然世界上存在著幾百本關于夢露和夢露之死的書,但是有關她的資料本身都已消失不見或隨她一起被埋葬了。而在2005年8月,86歲的洛杉磯退休法醫約翰?麥納來到《洛杉磯時報》記者福杰?貝克萊特的辦公室。他帶來夢露死前給心理醫生格林遜的錄音帶。

夢露死去的兩天后,格林遜就交給朋友麥納兩盤夢露死前一天寄來的磁帶。麥納答應格林遜不把它們交給警方,直到43年后,他經濟陷入困境,才不得已將磁帶賣給記者。許多塵封的關于夢露的往事又再度被揭開。

如果我們把膠片重新倒回到1960年1月,我們就會看到當時夢露到格林遜辦公室時的情景。那時,夢露已經歷過三任心理醫生,外界風傳她有“憂郁癥”。事實上,當時的夢露常常神志不清,整個劇組不得不等她清醒過來。為了不拖延影片的進度,有人找到了和好萊塢關系密切的心理醫生拉爾夫?格林遜,他的病人包括彼得?洛(《北非諜影》的導演)、費雯?麗!斑@是一個處于極度慌亂中的女人,一個大量吸毒和服藥而可能自毀的女人。”那個人在給格林遜介紹他未來的病人時這樣說。

許多有關格林遜和夢露的膠片就此展開,它們大多是通過心理傾訴的方式顯現的,斷斷續續、甚至混亂:一個從小被母親拋棄,父親又不知去向的女孩,流落在一個個寄養家庭里,幼年時受過性侵害和繼父的騷擾;孩提時代的精神創傷讓她長大成人后無法自我尊重,總是擔心被人拋棄;這個34歲的女人一直認為自己是個被人遺棄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她竭力讓自己吸引人,而獨處時,卻完全忽略自己,她用拍照來抵御焦慮,卻在面對電影鏡頭時經常性口吃;童年的創傷和好萊塢顛狂的環境復加在一起,而她的抵御方式是每天服用20片巴比妥,吞下很多鎮靜藥,甚至被人送進精神科封閉病房……

格林遜曾試圖用“移情”療法來治愈夢露,他把她帶進他的家庭,讓她感受家的溫暖,參與到她的工作和生活中,還為居無定所的她圈定了合適的房子。就在他以為她的病情將要好轉的時候,她的生命卻戛然而止了。

雖然在《夢露的最后歲月》中,有關她死亡的真相都隱匿在那些斷續的黑色片段里,但我看到的瑪莉蓮,在踏進好萊塢的那一刻,已然死去。

她被好萊塢塑造成一個虛假形象、聲音、性格,甚至走路姿態的性感偶像,這種不真實讓她時常需要對著鏡子發呆上幾個小時,以分清鏡子里的人是誰。這個從小缺乏被愛的女人,如果沒有踏進好萊塢,或許只需要普通女人那樣的一點運氣和智慧,找到一個愛她又可以給她安定的男人,建立家庭,生兩個孩子,就能彌補深心里最大的那個缺口。但命運讓她踏進了好萊塢??這座放大著殘酷,外表五光十色、內里卻千瘡百孔的空城。

聚光燈內,她是白色的女王,聚光燈外,她被愛人拋棄、被朋友出賣,男人們有些因為她是夢露而離開她,有些卻因為她不是“夢露”而離開她;她被所有人瓜分,每個人都從她身上截取一塊作交換,連死后被解剖挖去內臟的身體,也被高價賣給記者拍照。葬禮上依然美麗的她,事實上只是個身體里填充著塑料的“布娃娃”,她在萬眾矚目里落下了自己的最后一幕,也許只有這最徹底的告別,才可以把夢露重新還給她自己。

這是一本有些悲愴甚至殘忍的書,因為它袒露了太多的真相,也是一本珍貴的書,因為它把夢露生前沒有得到的真實,還給了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898817.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