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北宋王安石如何造出雙“喜”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王安石與馬家小姐喜結連理,正在拜天地之時,有差人來報,王安石金榜題名,中了進士。一日之內雙喜臨門,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興連寫兩個“喜”字,貼在門上。從此,雙“喜”字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遼沈晚報》2009年04月22日第8版版面圖

本文摘自:《遼沈晚報》2009年04月22日第8版,作者:佚名,原題:造字軼事

漢字的創造和發展,標志著人類文化活動的進步。它是經歷悠長的年代,由許多人集體創造出來的。但在古代,人們卻不了解這些,認為文字是太古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造的,還流傳著這樣的神話:說倉頡是有四只眼睛的人物,他看到鳥獸走過的足跡受到啟發而造起字來,造字的時候,嚇得群鬼夜哭,老天也降下粟粒來。

文字是不斷演變的,有些不用或少用的字“退化”了,有些需要用的字便被創造出來。據說,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行,走過一個巷口,看見墻上寫著“此路不通”四個字,便對旁邊一個正在玩耍的小孩說:“好孩子,你讀過書嗎?把這四個字念給我聽聽。”小孩回答說:“我剛讀完《論語》,這四個字,下面三個字我認得,只有頭一個字,《論語》里沒有,所以我不認得。”乾隆聽后不相信,回去一查,果然如此。原來,《論語》里不用“此”字,而用“斯”字。這就說明寫《論語》那個時候還沒有“此”字。

相傳,某些漢字的來由與我國一些名人有關。雙“喜”字即其中之一。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造的字。據說王安石23歲那年,赴京趕考,路經馬家鎮馬員外家,見門上掛一盞走馬燈。門楹上貼著一幅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一時無法續對下聯,就匆匆離去。到了京城,主考官面試時現場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馬員外家門前的上聯來對,主考官贊嘆不已。返鄉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對聯作為下聯對上了馬員外家門楹上的上聯。馬員外立即喚出女兒與王安石相見,原來對聯是馬員外為擇婿而出的。數天后,王安石與馬家小姐喜結連理,正在拜天地之時,有差人來報,王安石金榜題名,中了進士。一日之內雙喜臨門,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興連寫兩個“喜”字,貼在門上。從此,雙“喜”字不脛而走,流傳至今。

“茶”是茶圣陸羽造的字。據《花經淺釋》記載:在我國歷史文獻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有“荼”“?”“茗”等字。陸羽著《茶經》時,認為有統一的必要,獨出心裁地將“荼”字減去一橫成為“茶”字專指茶。足見“茶”、“荼”兩字,音義迥然,只是形似罷了。

魯迅先生也曾造過字,一個是“猹”,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到少年閏土非常敏捷地用鋼叉去刺那偷瓜的小動物的情節,魯迅把這種小動物寫作“猹(cha)”。而后,魯迅先生在給舒新城的信中對這個字進行了解釋:“‘猹’字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現在想起來,也許是獾罷。”(1929年5月4日)“猹”字已收入《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辭書。譬如《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第132頁收錄“猹”:野獸,像獾,喜歡吃瓜。

夏衍于1930年至1941年初在桂林主持《救亡日報》時,深感一些口語無字可用,于是根據實際需要他自造了“搞”和“垮”這兩個字,由于這兩個字在《康熙字典》里查不到,學者胡逾之曾問夏衍這兩個字是不是他創造的,夏衍作了肯定的答復,說這兩個字是根據需要在報上試用的。不久,就被大家接受了,很快成為出現頻繁的常用字。解放以后,這兩個字流行全國,成為約定俗成的常用字了。

“烤”是齊白石造的字。據鄧拓《燕山夜話》記載,上世紀30年代初,北京宣武門原有一家聞名遐邇的“清真烤肉宛”,此店招牌為國畫大師齊白石所題。齊大師在題寫時不知寫哪個“烤”為好,查了幾部辭書,未有確切的字。后來白石老人想烤肉要用火,那就是火字旁,加上“考”字,取其音義,可確切達意。于是齊白石大師揮毫題寫“清真烤肉宛”五個字,并在這五個字和署名之間夾注了一行小字云:“諸書無烤字,應人所請,自我作古。”因“烤”字造得有理,被廣泛使用,爾后各種字典都收錄這個“烤”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015162.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