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先生是我們人生的一座豐碑,是莘莘學子學習的楷模。錢學森具有為科學獻身的愛國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錢學森的愛國故事,歡迎參考~
熱血鑄春秋 殷殷報國魂
2019年2月5日,著名的聲樂教育家蔣英在301醫院逝世,走完了她93年的精彩人生。蔣英這個名字人們并不陌生,不僅因為她是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的三女,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的表姐,中國杰出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更因為她是“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和錢學森相濡以沫的婚姻一直被人們稱道,她的離去讓人們感嘆。在緬懷蔣英的同時,也激起了人們對錢學森這位已故科學家的深切追思……
“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這是小學語文教材《錢學森》一文中對半個多世紀前錢學森返國的一段描述。和很多年輕人一樣,筆者對錢學森的認識也是始于課堂。孩提時代聽著老師講述他沖破阻礙毅然回國的事跡,滿懷欽佩之情。
長大后,涉獵書籍,對錢學森知之更多,更是肅然起敬!爸袊教熘浮、“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他的豐功偉績讓世人矚目。作為科學家,錢學森感動了整個中國。這不僅僅是是因他成就斐然、貢獻卓越,更是因為他的博大胸襟和愛國情愫。
“在他心里,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范!边@是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詞,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一個人,用怎樣的成就照亮一段歷史?以怎樣的力量感動一個民族?讓我們走近錢學森,再次追憶一段光輝的歷史,體會錢學森帶給我們的感動。
時間定格在1955年9月17日,洛杉磯港口,一艘名為“克利夫蘭總統號”的輪船正在啟航。
當船漸漸離開港口駛向大海時,站在甲板上的一個人長長地出了口氣,他終于帶著妻子和一雙幼小的兒女踏上了返回祖國的歸途。而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煎熬了五年。
他的離開震驚了美國軍界和科學界,當時的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在9月17號這天,并沒有到碼頭上送行,但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他回國絕不是去種蘋果樹的。而在中國,很多人為了這一天等了很久,他的歸來,牽動著中國政府,也讓整個中國欣喜異常。這個人就是錢學森。
他的離開為什么能讓美國緊張、中國欣喜、世界矚目?
讓我們把時間倒轉回1950年。這年6月的一天,美國華盛頓,一個名叫錢學森的中國人的造訪讓當時的美國國防部海軍次長金貝爾,陷入了不安。錢學森剛一離開辦公室,他立即給司法部打電話說:“無論如何都不要讓錢學森回國。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都抵得上3至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國!
此時,錢學森已經是美國麻省理工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主任,已經成為頗具國際聲望的科學家。美國國防部認為錢學森太有價值了,因此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回國。于是莫須有的罪名接踵而至,錢學森被捕入獄,度過了14天煉獄般的生活。
后來,迫于輿論壓力,美國當局不得不將錢學森釋放,但仍對其行動進行監視和限制。出獄后的錢學森仍無人身自由,在美國羈絆達5年之久。聯邦調查局和移民局為查清錢學森是否是共產黨員,還多次舉行所謂的“聽證會”。檢察官在一連串例行提問后,突然問錢學森忠于什么國家的政府。
錢學森略作思考,回答說:“我是中國人,當然忠于中國人民。所以我忠心于對中國人民有好處的政府,也就敵視對中國人民有害的任何政府。檢察官窮追不舍,“你現在要求回中國大陸,那么你會用你的知識去幫助共產黨政權嗎?”錢學森毫不示弱,說:“知識是我個人的財產,我有權要給誰就給誰!
面對美方的蓄意阻撓,錢學森不僅沒有削弱回國的信心,反而更加堅定了報國的信念。因為他一直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回到祖國。在這五年多的時間里,全家人一夕三驚,經常搬家。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回憶說:“我們總是在身邊放好三只輕便的箱子,天天準備隨時獲準搭機回國。”也就在這期間,錢學森完成了30萬字的《工程控制論》一書,一舉奠定了他作為工程控制論開山鼻祖的歷史地位。
1955年9月17日,在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錢學森終于踏上了歸國的航程。這一天錢學森心情很好,他說:“我很高興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國,我已經被美國政府刻意地延誤了我回祖國的時間,個中原因,建議你們去問美國當局。今后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投身科學 弘揚學術
投身科學選擇航天事業與錢學森年輕時的經歷有關。錢學森的青少年時期是在帝國主義侵華的槍炮聲中度過的。起初他的愿望是為中國造火車,抵御外侵。因此從北師大附中畢業后,他考入交通大學(現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機械工程系(鐵道門)。但1932年“1·28”淞滬抗戰,十九路軍在日寇優勢的空軍和國民dang政府妥協的雙重壓力下失敗了。這時的錢學森急切地要為國家民族的強盛出力,因而他從造火車頭憤而轉向設計制造飛機。
1935年,錢學森獲得赴美“庚款留學”的機會,來到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飛機設計與制造。
一次,一個美國同學在聊天中表現出對中國人裹小腳的蔑視,錢學森大義凜然地對他說:“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現在是還比你們美國落后,但作為個人,咱們人比人,你們誰敢和我比試?”還有一次,有位教授出了份很難的考卷,全班大多數人不及格,這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吵著去了教授的辦公室。當他們走到門口卻發現有一張卷面整潔、無任何錯誤的考卷貼在門上,走近一看是錢學森的,同學們頓時安靜下來,不敢推門進去找教授理論了。
1936年,碩士畢業的錢學森赴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的馮·卡門教授讀博士。來到加州理工學院的錢學森感受到了這所著名大學的民主學風和創新氛圍,他說:“在這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想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里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地邁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
錢學森說到做到。在馮·卡門的指導下,經過3年的潛心研究,他完成了《高速氣體動力學問題的研究》等4篇論文,榮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他在論文中提出的“熱障”理論和與導師共同命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使得當年波音公司推翻了B-47飛機的原設計方案。而在 1955年8月,回國前夕,錢學森給恩師卡門送上自己的新作《工程控制論》,卡門翻閱后欣慰地說道:“你現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了!”
錢學森不僅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在教學上也獨具風格。1946年,年近36歲的錢學森走上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講臺。他的課引起了青年學生的極大興趣,當年,麻省理工的學生甚至以能聽到他的講課為榮。當年聽課的學生回憶道:“他的課程在我就業的前十年,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卞X學森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是他發起創辦中國科技大學并擔任該校近代力學系系主任的近20年里。當年的學生張瑜回憶說:“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錢學森先生在全系大會上宣布聘任教師的名單時那躊躇滿志的神情。他高聲地說:‘我把科學院的大炮都給你們調來了!’”他口中的大炮指的是當時中國最優秀的科學家,如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物理學家嚴濟慈、數學家吳文俊、剛剛歸國的留美博士蔣麗金等等
在教學中,錢學森喜歡自己動手編教材。在中國科技大學,他親自編著了《火箭技術概論》。當年的學生劉濟生回憶說:“它(這門課)涵蓋了所有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錢老將這些領域深奧的理論和技術融化在講義中,講課注重深入淺出!
錢學森教學要求非常嚴格。米博恩同學說:“有次上課,錢老說如果你5道題做對了4道,按常理,該得80分,但如果你錯了一個小數點,我就扣你20分。他常告訴我們,科學上不能有一點失誤,小數點錯一個,打出去的導彈就可能飛回來打到自己。”
錢學森出的考題也很絕,有一次竟是“從地球上發射一枚火箭,繞過太陽,再返回地球上來,請列出方程求解”。這次考試讓錢學森感到這一屆學生數理基礎還不夠扎實,于是特別為他們延長了半年的學習。
錢學森曾在黑板上給學生們寫下“嚴謹、嚴肅、嚴格、嚴密”幾個大字,這既是他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他學術精神的體現。
科學創新 功照千秋
有人說,如果沒有錢學森當年的回國,就不可能有中國航天事業的今天;貒,從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到主持完成“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從參與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到直接領導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發展規劃……錢學森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
“為中國人爭氣”,這是錢學森的追求。為國爭光,則是錢學森的信念。當年,陳賡將軍問錢學森,“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熱血鑄春秋 殷殷報國魂
當飯都吃不飽的中國宣布“要搞人造衛星”時,被西方譏笑為“妄想一步登天”。但是橫空出世的“兩彈一星”,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一位老科學家說:“在新中國科學界,錢學森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如果沒有他,新中國的科技事業特別是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會延遲若干年。”
在錢學森的科學生涯中,還有一門學科成就了他非凡卓越的一生,那就是藝術。
錢學森年輕時特別喜歡貝多芬的樂曲,還學過鋼琴和管弦樂,對我國古代詩詞等文學作品也有極大的興趣。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工作期間,錢學森除了參加美國物理學會、航空學會和力學學會之外,還參加了藝術與科學協會。數十年后,回憶起這段往事,錢學森感慨萬千:“我們當時搞火箭時萌生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藝術家們交談時產生的!卞X學森的老師馮·卡門聽說他愛好繪畫、音樂等,也很欣賞他的“不務正業”,認為這些才華很重要。
“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對我后來的科學工作很有幫助,它開拓了科學創新思維。”錢學森常說,“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讓我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
寧靜致遠大師風范
“事理看破膽氣壯,文章得意心花開”,這是錢學森的心聲,也是他人生境界的寫照;貒,錢學森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協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對這些官位,他的態度是:“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樣也不想要!狈_錢學森的履歷表,人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的“官”越當越小。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時,錢學森就是院長,后來,他主動要求當副院長。他曾經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后來,請求辭去政協的一切職務。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專心致力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
熱血鑄春秋 殷殷報國魂
錢學森一生做人有四條原則:不題詞;不為人寫序;不出席應景活動;不接受媒體采訪。錢學森姓錢卻不愛錢,他數次將國家獎勵的巨額款項捐獻出去?梢韵硎車翌I導人待遇的他,幾十年如一日住在破舊的樓房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幾十年不換的相機,穿了一輩子的中山裝,用了50多年的破提包……他卻把稿費和獎金上繳組織,捐給貧困學生,捐給西部地區的治沙事業。
提及自己的貢獻,他總是謙遜地說:“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一粟,真正偉大的是人民和我們的國家!卞X學森一貫反對別人稱他“導彈之父”或“航天之父”,總以誠懇的態度告訴大家,像“兩彈一星”這樣的大科學工程,不是哪一兩個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歸于黨,歸于集體”。美國準備授予錢學森院士稱號,被他拒絕。他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
在淡泊名利的同時,錢學森始終以高標準堅守科學道德。1964年,他收到一位年輕教師寫來的信,指出了他新發表的一篇力學論文中的一處錯誤。他隨即給這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回信表示感謝,并建議年輕人把糾正意見寫成一篇文章,由他推薦到《力學學報》刊登。錢學森寬廣的胸懷可見一斑。
平生無意求虛名,惟盡百年赤子情。在錢學森眼中,最好的禮物是一尊“神舟”航天飛船的模型。那展翅翱翔的“神舟”,真切地詮釋了他關注祖國騰飛的熱切心情……
如今,錢學森雖已離開了我們,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貢獻,已載入史冊、寫入永恒。每每念及他的名字,仍能勾起整個民族對一段光輝歷程的深情追憶,喚起億萬國人對未來歲月的凝重思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282011.html
相關閱讀: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重塑我的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