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1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后,從口袋里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后,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么。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2
魯迅先生先學礦路,再學醫學,最后棄醫從文,可謂“半路出家”了。然而魯迅一登上文壇,就寫出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于是就有人稱贊魯迅是“天才”了。魯迅先生卻感慨地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笔前,例如魯迅先生在寫作《阿Q正傳》時,寫到阿Q賭錢一段寫不下去了,因為他是從不賭錢的。先生廢寢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終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場景來。于是他又抽出時間,請一個名叫王鶴照的工人來表演賭錢的情景。王鶴照對紹興戲的攤牌九極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還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咳,開啦里格……天門啦,角回啦,人和天寶在哪里啦……啥人的銅錢拿過來咧……”魯迅先生一邊傾聽,一邊記錄,在此基礎上終于寫出了生動的賭錢場面。今天,當我們驚嘆于《阿Q正傳》的精妙時,你可知道魯迅曾經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嗎?
3
魯迅愛書故事
在魯迅博物館里陳列著一盒修書工具,那是一些簡單的畫線儀器、幾根鋼針、一團絲線、幾塊砂紙以及兩塊磨書用的石頭。魯迅就是用這些極其平常的東西,使他珍藏著的一萬多冊圖書歷久常新,沒有一冊書里有污損、破散的情況。
魯迅先生一向樂意把書借給別人看,特別是青年學生,但是歸還時,如果上面有了破邊卷角等損壞的情況,他會不高興的。對于那種不愛護書的借閱者,魯迅寧愿把書送給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 “蹂躪過的原書再轉回來!濒斞赶壬鷷r常把一些好書主動寄贈給渴求知識的人,每當把書送出去時,總是非常仔細地包扎好。魯迅先生愛護書籍的故事至今還在廣為流傳。
4
魯迅童年故事:金牌換書
魯迅少年時代在南京礦路學堂讀書,學習十分刻苦。在同學中,他年齡最小,而成績卻最為優秀。礦路學堂當時規定,每月考一次,考得第一名者獎三等銀牌一枚;四個三等銀牌換一個二等銀牌,四個二等銀牌換一枚金牌(金質獎章)。經過了三年的學習,同學中只有魯迅一人換到了金牌。當時礦路學堂的總辦比較開明,學生看書報也比較自由。魯迅求知欲十分強烈,除學習功課外,他還廣泛閱讀古代小說、野史、雜書和從西文翻譯過來的新書。由于家境貧困,為了求知,他把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金牌變賣了,買回了一些渴望已久的書來讀。廣泛的閱讀為他日后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人做過統計,他在創作中引用過的書,足以開一個規模不小的圖書館。
5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里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然后再在藥店給父親買藥。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藥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里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后到藥店去買藥,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當鋪和藥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里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每當他氣喘吁吁地準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后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樸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難魯迅留下深贏得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宏偉志向。他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后,便更加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獻給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他對敵人毫不留情,對祖國和人民懷著真摯的愛!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边@一廣為傳誦的名句,正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動寫照。為了使祖國擺脫ling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進行戰斗,一直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徹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堅決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階級,看清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動搖性,堅信只有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才能拯救祖國。中國知識分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中國人民決不甘受外人ling辱、為維護民族尊嚴而進行英勇斗爭的光榮傳統,在魯迅身上得到集中體現,后來又由于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指導而得到升華,獲得了全新的性質和時代內容。他無私無畏,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沖鋒陷陣的模范,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模范。魯迅逝世以后,上海人民和全國各地人民為他舉行隆重葬禮和悼念活動,上海民眾代表在他的靈柩上覆蓋了寫有“民族魂”三個大字的旗幟。“民族魂”棗這正是中國人民對于自己偉大代表的最中肯貼切的評價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1284986.html
相關閱讀: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