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個人資料
中文名:元好問
別名:字裕之,號遺山、遺山先生
信仰:道家
性別:男
民族:漢族(鮮卑后裔)
國籍:金國
所處時代:金末元初時期
出生地: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出生時間:公元90年 逝世時間:公元257年
職業: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
成就:創作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代表作品:《雁丘詞》《臨江仙》《驟雨打新荷》等
元好問簡介
元好問(公元90年?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人(今山西忻州),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詩人、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元好問還寫過小說,所著志怪短篇小說《續夷堅志》四卷二百零二篇,其中除四篇有目無文和一篇內容殘缺者外,實有一百九十七篇。從《續夷堅志》和元好問的其他詩文中,我們發現他的思想和文學創作受《列子》的影響相當大。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
元好問生平簡介
金章宗明昌元年(90年),元好問誕生在忻州農村一個世代書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沒有兒子,元好問的兄弟有三個,他又是第三,根于中國傳統,他的叔父元格(后元好問稱他為隴城府君)在他生后七個月時,就把他當做過繼兒子,隨即把他帶到掖縣縣令任上。元好問天資聰明,七歲就能寫詩,被人譽為“神童”。十一歲,嗣父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為文”。
十四歲,元好問又師從陵川郝晉卿學,博通經史、淹貫百家。到元好問十七歲時,嗣父元格被罷了陵川令,但為了兒子的學習,他仍繼續陵川直到元好問十九歲完成其學業,才帶全家離開陵川。
元好問從十六歲起開始參加科舉考試。由于金章宗明昌元年“識免鄉試”,他直接到并州參加府試,但榜上無名。此后十九歲(208年)又到長安參加府試,但這次又未中。
元好問二十一歲回故里,在離祠堂幾十里外定襄遺山讀書,故而自號“遺山山人”。兩年之后,蒙古大軍突襲秀容,屠城十萬余眾,其兄元好古喪生。為避兵禍,元好問舉家遷往河南福昌,后轉徙登封。
衛紹王崇慶元年(222年),元好問二十三歲,他又到中都第三次參加考試,仍未考中。這年正月,金三十萬大軍被蒙古擊敗,蒙古已逼近中都,路上也不平、國家的危機,加上考試的失敗,使他的情緒非常低沉憂慮。
貞佑桔二年(24年),元好問二十五歲。蒙古兵圍攻、金兵節節敗退,金宣宗倉皇遷都南京,元好問于這年夏天赴汀京,準備將于秋天舉行的考試。雖然考試又一次失敗,但他卻通過應試汴梁,他得以與朝中名人權要如趙秉文、楊云翼、雷淵、李晏等交接結好,詩歌創作極豐。其中《箕山》、《元魯縣琴臺》等篇,深得禮部尚書趙秉文贊賞,其文名震京師,譽為“元才子”。但不久由于蒙古兵圍攻,元好問不得不由山西逃難河南并在豫西逐漸定居下來。之后元好問二十八歲(27年)又赴京趕考,又未成功。
興定五年(22年)元好問三十二歲進士及第,因科場糾紛,被誣為“元氏黨人”,便憤然不就選任。又過了三年,到他三十五歲時,元好問又得到趙秉文等人的貢舉,以考試優異得中科舉。這次宏詞科登第后,元好問才正式就選,被任為權國史院編修,留官汴京,但生活頗為清苦。
三十六歲那年(225年)元好問因不滿冷官生活請長假回到了登封,期間撰寫了一部重要著作《杜詩學》,內容包括杜甫的傳志、年譜和唐朝以來評論杜詩的言論。正大三年,元好問任河南鎮平縣令。次年改官河南內鄉縣令,不久其母張氏身故,其長子出生,元好問丁憂閑居內鄉白鹿原,應鄧州帥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
但不久蒙古軍攻陷鳳翔,鄧州帥投降,元好問借機辭去幕府。正大八年元好問調任南陽縣令,他在任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成績斐然。所以河南志書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
此后不久,元好問赴京調金中央政府任尚書省令史,移家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又轉任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天興二年(233),蒙古軍圍開封,元好問在圍城中。金哀宗逃出京城,兵敗衛州后逃往歸德府。朝中無主,崔立率兵向蒙古請降獻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脅迫朝臣為其立碑歌功頌德,元好問、王若虛、劉祁等都被迫參加撰寫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跡,刻上碑文。
金哀宗天興二年(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問即向當時任蒙古國中書令的耶律楚材推薦了54個中原秀士王若虛等,請來耶律楚材予以保護和任用。
金亡后元好問隨大批官員被俘,并被押往山東聊城看管兩年,后居住冠氏縣。元好問作為囚徒,與家人輾轉于山東聊城等地,并逐漸與蒙古國的漢軍首領嚴實、趙天錫等接上關系,生活逐漸好轉和行動較為自由。這期間,他痛心金國的淪亡,奸賊的誤國,并為了以詩存史,勤奮編輯金國已故君臣詩詞總集《中州集》。
窩闊臺十一年(239年)秋,其詩文名氣頗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傾心接納元好問?稍脝枱o意做官,五十歲那年重回老家,隱居故里,并交友游歷,潛心編纂著述。元憲宗七年(257)九月,他在獲鹿寓舍逝世,享年68歲。
元好問生平評價
元好問的詩作,五言詩風格高古沉郁,七言樂府不用古題,特出新意,歌謠、長短句慷慨激昂。力矯前此金詩在江西詩派影響下的形式主義頹風。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北方人民在兵變之余,連年喪亂的苦難。他對詩詞創作理論也有獨特的造詣。著有《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一卷、《詩文自警》十卷。晚年以編纂金史自任,四處搜集史料,著錄達百萬字,取名為《野史》,成為元人修《金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又輯金代詩人兩百五十余人的詩作,并以詩存史,各系作者小傳,名《中州集》。當時一些名人的碑銘、墓志多出其手。有《元遺山先生全集》傳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345635.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