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個人資料
中文名:仲由
別名:子路,季路,先賢仲子
性別:男
所處時代:春秋
國籍:魯國
出生地:魯國卞(今平邑縣仲村鎮)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54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80年
職業: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信仰:儒學
老師:孔子
成就: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孔子“墮三都”的主要合作者之一
典故:子路受教、子路問道
子路畫像
子路簡介
子路即仲由(公元前542?公元前480),又稱季路,漢族,春秋末年魯國卞人(今山東泗水縣人)。生于魯襄公十一年,卒于魯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歲,孔子得意門生,是孔子門中年齡較大的弟子。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為人爽直、粗莽,以政事見稱,有勇力才藝,敢于批評孔子。從師以后先后在魯、衛兩國當官,后隨孔子游學于列國。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隨孔子結束游歷回到魯國,繼續參與一些政治活動?鬃恿私馄錇槿耍u價很高,認為可備大臣之數,“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并說他使自己“惡言不聞于耳”。做事果斷,信守諾言,勇于進取,曾任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墮三都”之舉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衛國發生內亂,子路不顧安危挺身入險,死于亂中,時年63歲。
子路生于周景王三年九月初七日。周敬王四十年冬閏十二月,衛亂,先賢仲子結纓而卒。周敬王四十一年三月初三,衛莊公賜葬澶淵。乃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子路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事親至孝。仲由除學六藝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跟隨孔子周游列國,他敢于對孔子提出批評,勇于改正錯誤,深得孔子器重?鬃臃Q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庇终f:“我的主張如果行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時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了!背跏唆敚笫滦l?鬃尤昔攪究軙r,他任季孫氏的宰,后任大夫孔悝的宰。公元前480年(衛莊公元年),孔悝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悝弒衛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后,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币闳幌岛妹崩t,從容就義。仲由為人果烈剛直,有勇力多才藝,事親至孝。8歲時,適逢孔子東游到卞,受到孔子賞識,然欲凌暴孔子,孔子設禮相誘給仲由講了道理使其信服,收其為弟子。子路性格爽直,為人勇武,信守承諾,忠于職守,以擅長“政事”著稱。對孔子的言行,雖然常提出意見,但卻是個好弟子。曾協助孔子“隳三都”,都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為人伉直好勇、重朋友、講信義,是孔門弟子中性格較為獨異的一位。仲由后做衛國大夫孔悝之蒲邑宰,衛國貴族發生內訌,因參與斗爭而被殺害。
他一生追隨孔子,保護孔子,積極捍衛或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儒家的貢獻、對后代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他為子至孝,善政為民,誠實守信,忠義仁勇,聞過則喜,聞善則行,見義必為,見危必拯。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光照人間潤澤華夏,他位列十哲,世稱先賢。被仲氏尊為始祖,仰為旗幟,感召后人修身治世、忠勇報國。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師從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妒酚?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暇豚”,《集解》說:“冠以雄雞,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蓖ㄟ^這段話,我們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態,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與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區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張正義、為民請命、不欺幼弱的意蘊。子路師從孔子后,盡管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質”,接受孔子的禮義教化,但山難移、性難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氣終其一生,未能脫盡,為此,他常遭師之痛責,說他“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評價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為這是單純評論子路的學問,但我覺得這一評價包括的涵義更加廣泛。它說明子路盡管經過孔門的洗禮,但身上的野氣始終未能脫除干凈,故孔子說他只是“升堂”,而始終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終未能成為儒雅君子。但人需要有個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閃光的地方。子路“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的重友朋、講義氣,以及在衛國動亂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難”,從而為國家冒死拼殺殉道盡忠的舍身取義精神,所有這些,皆與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子路性伉直,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對此孔子評價說:“‘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睌嗒z必須兩造俱至,但子路的話卻篤實無欺故聽子路一面之辭便可斷獄。子路“無宿諾”,意謂子路答應今天兌現的事情,決不拖延到明天?鬃訉ψ勇分倚牟欢、講信義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斷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他堅信當窮途末路、逸往海外時,隨從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師從孔子后還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貼身侍衛,由于子路勇力過人,武藝高強,因之無人敢欺慢孔子?鬃幼灾^“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
總之,子路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講信義、守言諾,是孔子門徒中性格獨異的一位,在對待老師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貞不二,極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顏回那樣于孔子之言“無所不悅”,總取“不違”態度。只要他認為孔子的言與行有不正確的地方,總是直率地提出批評和反駁。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體現!墩撜Z?陽貨》載:“公山弗擾以費叛,召,子欲往!睂鬃拥倪@一舉動,子路以為不妥,當面反譏說:沒有人用你就算了,為什么要投奔這個叛亂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應召是想借那塊地方復興周朝啊。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對,孔子未能成行。又《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欲至衛國求仕,當時衛靈公夫人南子深得靈公寵愛,欲得到衛靈公任用,必須走南子這個后門不可,而南子在當時名聲又極為不見南子的話,那么老天一定會厭棄我!子路就是這樣一個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認為不對,一定會堅決提出批評,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師也不例外,這一點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見的。
《史記》中稱仲子為“卞之野人”。據《仲里志》記載:仲鳧,年三十無子,求嗣于天,其妻遂有身孕,分娩之前,夢熊入懷,其情甚異,遂告其夫。仲鳧聽后非常驚喜地說:“熊亦貴獸,必生貴子”。仲子遂亦降生。時公元前542年農歷九月初七日(已未),即為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取名仲由、字子路!白勇贰闭,古代為熊的別稱。仲子的取名,寄托著父母的良好祝愿,希望其將來成為勇猛蓋世的英雄。仲子年少,英姿勃發,九歲時“與鄉兒戲,即英強異常,鄉人奇之”(《仲里志》)。仲子年少時,天性好動,愛好習武,很有名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346586.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