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個人資料
中文名:皋陶
別名:?陶、皋繇、?繇、大業、嬴聵
性別:男
所處時代:中國遠古時代
民族:東夷族
出生地:山東曲阜
出生時間:大約公元前2280 逝世時間:大約公元前270年
職業:士、士師、大理官,九州牧
成就:堯、舜、禹時期之政多出其手;與堯、舜、禹同為“上古四圣”;司法鼻祖 圣臣 行五刑五教
代表作:劃地為牢、創刑、造獄、獬豸辯罪
皋陶圖片
皋陶簡介
皋陶(讀音:gāo yáo),東夷族首領,偃姓,虞夏時人,生于曲阜,又名咎陶、咎繇,亦作“?陶”、“皋繇”或“?繇”,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上古時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律家,與堯、舜、禹并列為上古四圣。舜時“作士理民”,制法作獄,被后世奉為司法鼻祖。皋陶是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賢臣,傳說中生于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聞名天下,他還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上古中華第一任司法部長和首席大法官,后常為獄官或獄神的代稱。死后葬于今安徽六安。
據《路史》記載,大業娶黃帝父親所屬的少典氏族之女女華為妻,生子名叫繇,有些人認為繇就是皋陶!兜弁跏兰o》上說他生于曲阜少昊之墟(一傳生于山西洪洞縣皋陶村人)。曲阜,偃地,舜帝因而賜皋陶為偃姓。嬴姓,名聵(一說皋陶偃姓,清文字考據學者段玉裁謂偃乃嬴語之轉,也有可能是后人趨炎附會)逝世地為皋城(今安徽六安市)。
后世傳說皋陶字庭堅,并傳他是顓頊帝與鄒屠皇后的第七子《舊志》《左傳》,<注:上古之人文字尚未固定統一,名尚且因不同地方口音不同致叫法也不同,取字是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出現的事,所以,史前上古人物的字大都是后世腐儒所加,不可信)后來,李唐皇朝也認皋陶為李姓始祖,唐玄宗于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即“大唐德明皇帝”,簡稱“唐德明帝”生于山東曲阜,亡于皋城(今安徽六安市)。
他是舜、禹時期的士、士師、大理官,即司法長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法官!洞呵?元命里》載:“堯得皋陶,聘為大理,舜時為士師。”《虞書?尚書》載:“帝舜三年。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另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君守》載:“皋陶傳說為虞舜時的司法官,今山東曲阜人,死于皋城(今安徽六安),是顓頊帝之后(約生于公元前2世紀),因次子仲甄封六,而被尊為六安國始祖,另六安派說皋陶偃姓(偃是嬴音之轉)。今六安城東有皋陶墓,夏、商、西周到春秋戰國時的秦國、趙國、江國、黃國、徐國、費國、偃國、英國、六安國、蕭國、阮國、梁國、莒國等嬴姓諸侯國的貴族都是皋陶的后人。
皋陶是中國神話中公正的法官。清臉鳥嘴,鐵面無私。生活在公元前(大約2280一270年)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當時在晉南一帶的堯、舜、禹等部落結成強大的聯盟,形成了華夏諸國的核心。
堯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皋陶卓有成效地輔佐的堯、舜、禹三代君主,成為我國先秦史中一位深遠影響的人物。其創刑、造獄,倡導明刑弼教以化萬民的思想為四千多年來我國各個時期制定、完善、充實各項法律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歷史上被人們喻為“圣臣”。
相傳皋陶有一只獬豸(獬豸又稱直辨獸。當人們發生沖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能知道誰是有罪的人,皋陶審理案件,遇到疑難,就牽來獬豸,獬豸只觸有罪的人。
傳說舜時被任為掌管刑法的官。禹繼位后按禪讓制舉薦皋陶為他的繼承人,“且授政”(即叫他處理政務),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繼位。后來禹又舉薦益為繼承人!
皋陶,與堯、舜、禹同為“上古四圣”,是舜帝執政時期的士師,相當于國家司法長官。皋陶又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與今天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著歷史淵源關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動與法律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律文化有著重要影響。皋陶還被后人神話為獄神,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并為融合夷夏和后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于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375901.html
相關閱讀: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