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個人資料
中文名:孫思邈
別名:妙應真人、藥王
性別:男
信仰:道教
民族:漢族
國籍:唐朝
所處時代:唐朝時期
出生地: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
出生時間:公元58年 逝世時間:公元682年
職業:醫生、醫學家
成就:編寫《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譽為藥王
代表作品:《存神煉氣銘》、《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
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公元58年-公元682年),漢族,京兆華原人(現陜西銅川市耀州區),唐代醫學家,被后人稱為“藥王”。
孫思邈于公元58年出生于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后開始愛好道家學說。由于當時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陜西境內的秦嶺太白山中,并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當時的朝廷下令征孫思邈為國子監博士,被他拒絕了。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經典,探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孫思邈開始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朝廷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孫思邈無疾而終。
孫思邈生平簡介
孫思邈,生于隋開皇元年(公元58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02歲。他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他自幼聰明過人,他通百家之說,崇尚老莊學說,兼通佛典。
孫思邈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他對古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于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采集中藥,邊臨床試驗,他是繼張仲景之后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隋文帝時,征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他都固辭不受,一心致力于醫學。
孫思邈一生謙虛好學。對醫學有很深研究,亦博涉百家學術,精通老莊,兼好佛典。曾注《老子》、《莊子》,撰《千金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稱),《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孫思邈鉆研醫學,善于博采眾長。對于診斷和醫療方面有特長的人,他不遠千里去求教。他有高尚的品德,主張行醫不應有貪求財物的私念,對患者要有同情愛護之心,不論貧富、貴賤、親疏,一視同仁。他曾拒絕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授予的官職,但從不拒絕病人求診。他認為“人命至重,貴于千金”,提倡讀書人都掌握點醫術,以治病救人,強體養身。他感于當時方書浩繁,檢索困難,遇有急病,往往不救,立意編著簡易實用的方書。
孫思邈總結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廣搜方藥和針灸術等,撰成《千金要方》(又稱《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肚Ы鹨健钒ㄖ嗅t基礎理論和臨癥各科的診斷、治療、針灸、食治、預防、衛生等。
他改革以往醫家論病、下方、用藥拘于古代醫經的做法,不受張仲景《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原則的局限,提出以醫方之主治為綱;又改變“非此方不能治病,非此藥不能開方”的傳統,“兼取雜方、單方及通治之品”,提倡“有一病而立數方,亦有一方而治數病”。清代名醫徐大椿在其所著《醫學源流論》中推重孫思邈對中醫學的這一貢獻,指出這是“醫道之一大變”!肚Ы鹨健酚绕渲匾晫D女和小兒疾病的診治。書中分析女性與男性、小兒與成人生理的不同,指出婦女病、小兒病的特點,主張獨立設科。它還首次論述了腳氣病的治療和預防。孫思邈于晚年集其畢生經驗撰成《千金翼方》,著重記述本草、傷寒、中風、雜病、瘡癰等,是對《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共收載當時所用藥物八百多種,對許多藥物的采集和炮制作了詳細的記述。由于孫思邈在中醫中藥學方面的重大貢獻,后世尊之為“藥王”。
孫思邈生平評價
孫思邈對良醫的診病方法做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有坦蕩天地!
這就是孫思邈對于良醫的要求。其實,何止于醫者,僅從為人的角度上來講,恐怕要做一個有氣度、有擔當的人,也不悖此道吧!
孫思邈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后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范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醫學人物。
唐代名醫孫思邈被尊為藥王,他卻不用動物入藥。他說:“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于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藥王孫思邈對我國醫藥學貢獻的“二十四個第一”:
、醫學巨著《千金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4、第一個麻風病專家;5、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6、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7、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8、第一個創立“阿是穴”;9、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0、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2、第一個提出用草藥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3、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4、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5、第一個提出并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6、首創地黃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7、首用胎盤粉治;8、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動物肝富含維生素A9、第一個治療腳氣病并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 早一千年,彀樹皮富含維生素B;20、首創以砷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2、第一個提出“防重于治”的醫療思想;22、首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23、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24、第一個發明導尿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529671.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