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婁師德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婁師德個人資料

中文名:婁師德

別名:婁師德

謚號:貞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唐朝

所處時代:唐朝時期

出生地: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

出生時間:公元630年   逝世時間:公元699年

職業:唐朝宰相、名將

職位:納言、隴右諸軍大使

爵位:原武縣男→譙縣子

成就:屯田戍邊,兩次拜相

婁師德簡介

婁師德字宗仁(公元630年-公元699年),鄭州原武人(今河南原陽),唐朝宰相、名將。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后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后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圣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婁師德生平簡介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臺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于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應召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贊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唐軍各路兵馬計達8萬,實謂空前。吐蕃聞訊后,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于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后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當李敬玄 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干戶莊)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此時的唐軍已是兵無斗志,如果吐蕃再次發兵攻打,唐軍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危急時刻,婁師德挺身而出,收集散亡將士,使唐軍士氣得以復振。隨后,婁師德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論贊婆會于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婁師德在會談中,極為宣揚唐廷休戰求和之意,以此穩住吐蕃,并趁機鞏固河隴一帶的防線。論贊婆見唐軍求和,也表示贊同。隨后,雙方立即罷兵,吐蕃此后數年不再犯邊,邊境稍寧。唐高宗以婁師德之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一帶)司馬,并知營田事。從此,婁師德成唐朝為抵抗吐蕃入侵的著名將領。

經過青海之戰,唐在河隴一帶采取守勢,屯田備邊。吐蕃在則穩扎穩打,逐步擴大其占領區域。吐蕃雖然不大舉深入唐朝腹地,但卻經常騷擾邊境地區。這引起了唐廷的極大關注,唐高宗決意再次對吐蕃用兵。開耀元年(68年)五月二十一日,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奉命出擊,在良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大敗吐蕃軍。

永淳元年(682年)五月,噶爾?欽陵率眾進犯柘(州治在今四川黑水南)、松、翼(州治在今四川黑水東)等州。十月,吐蕃又入寇河源軍。面對吐蕃的不斷進范,婁師德率兵進行反擊,雙方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相遇。由于婁師德指揮有方,使唐軍八戰八捷。這次輝煌的勝利,使吐蕃的攻勢受到遏制,連后來《幼學》上都有“婁師德八戰八捷”的句子。 戰后,婁師德受封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郎將、河源軍經略副使,與河源軍經略大使黑齒常之于河源一帶共御吐蕃。為了不讓婁師德推辭,武則天特意說:“卿有文武材,勿辭也!”

武周天授初年(690年),婁師德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依舊知營田事。武則天在位期間,非常重視儲糧備戰,所以婁師德在主管北方營田十余年間,“衣皮褲,率士屯田”,取得儲備糧食數萬斛的巨大成績。邊鎮兵土,糧食充足,免去了轉運糧草的大事。武周時期其所以能夠取得收復安西四鎮等重大軍事勝利,與此不無關系。武則天對婁師德的表現非常欣慰,并親下詔書嘉獎婁師德:“卿素積忠勤,兼懷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總司軍任,往還靈、夏,檢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積。不煩和糴之費,無復轉輸之艱,兩軍及北鎮兵數年咸得支給。勤勞之誠,久而彌著,覽以嘉尚,欣悅良深!毕矏傊,溢于言表。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被召回朝廷,封為夏官侍郎判、判尚書事;長壽二年(693年)一月初十,又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不久,武則天考慮到營田關系到邊鎮軍糧的供應,非常重要,所以對婁師德說:“王師外鎮,必藉邊境營田,卿須不憚劬勞,更充使檢校!彼煊谘虞d元年(694年)一月任命婁師德為河源、積石(今青海貴德西)、懷遠(今寧夏銀川)等軍及河(治袍罕,今甘肅臨夏)、蘭(治子城,今甘肅蘭州)、鄯(治西都,今青海樂都)、廓(治化成,今青;∥)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唐代西北和北部邊鎮軍事屯田非常興盛,其中婁帥德主管時最為輝煌。

不久,婁師德再次被召回朝廷,遷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此時吐蕃贊普器弩悉弄為加強君權,除掉權重一時的噶爾家族,即以“反叛”之罪,殺重臣噶爾?贊輾恭頓。大論噶爾?欽陵十分恐慌,即思再建戰功,以求保身。并與其弟贊婆率大軍取道臨洮(今屬甘肅),進攻河西,以切斷唐朝與西域的聯系通道。唐廷于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一月十一日以王孝杰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婁師德為副總管,率軍迎戰。二十六日,又以婁師德為左肅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同年三月,唐蕃兩軍在素羅汗山(今甘肅臨洮界)交戰。噶爾?欽陵因內外雙重矛盾,所以督軍做決死之戰,結果唐軍大敗,傷亡慘重。經此大敗,唐軍元氣大傷,朝野為之震動。婁師德被貶為原州(治高平,今寧夏固原)員外司馬,王孝杰則被削官為民。一次,婁師德在簽署官府文書時,吃驚地說:“官爵盡無邪!”接著又說:“亦善,亦善!北悴辉侔堰@事情放在心上。

神功元年(697年)正月二十六日,武則天任命婁師德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這時,武則天鑒于契丹對唐的威脅逐漸加大,便于同年四月十八日,命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衛將軍何迦密率軍增援河北唐軍;五月初八,又派同平章事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鋒總管,率軍20萬進攻契丹,力圖挽回不利的局面。在突厥的配合下,唐軍進展順利,很快便取得了勝利。由于契丹初平, 所以武則天制命婁師德與河內王武懿宗以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撫河北,對鞏固這一地區起了重要作用。

九月十七日,婁師德代理納言一職,累封譙縣子。

圣歷元年(698年)四月二十日,婁師德充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事。

不久,吐蕃發生內亂,贊普器弩悉弄率軍攻打噶爾?欽陵,噶爾?欽陵兵敗自殺,其弟噶爾?贊婆率子論?弓仁等投唐。為此,武則天于圣歷二年(699年)四月,派熟悉吐蕃的婁師德為天兵軍副大總管,仍充隴右諸軍大使,負責招撫吐蕃的一切事。經此內亂后,吐蕃的兵勢大為削弱。

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為人寬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因身體肥胖而行動緩慢,李昭德久等他也不來,便怒罵他:“為田舍子所留。”婁師德卻笑著說:“吾不田舍,復在何人?”

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升為納言平章政事后,一次巡察屯田。出行的日子已經定了,部下隨行人員已先起程。婁師德因腳有毛病,便坐在光政門外的大木頭上等馬。不一會兒,有一個縣令不知道他是納言,自我介紹后,跟婁師德并坐在大木頭上?h令的手下人遠遠瞧見,趕忙走過來告訴縣令,說:“納言也。”縣令大驚,趕忙站起來賠不是,并稱:“死罪!眾鋷煹抡f:“人有不相識,法有何死罪!笨h令說:“有左嶷,以其年老眼暗奏解,某夜書表狀亦得,眼實不暗!眾鋷煹氯⌒λf:“道是夜書表狀,何故白日里不識宰相!笨h令慚愧不已,說:“愿納言莫說向宰相。納言南無佛不說!弊笥衣労螅即笮Σ灰。

到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后,婁師德在驛站吃完飯,便讓人牽來馬。婁師德的判官這時說:“意家漿水亦索不得,全不只承!眾鋷煹抡f:“師德已上馬,與公料理!北憬衼眢A長批評他:“判官與納言何別?不與供給?索杖來。”嚇得驛長連忙叩頭。婁師德說:“我欲打汝一頓,大使打驛將,細碎事,徒?卻名聲。若向你州縣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卻!斌A長叩頭流汗,狼狽而去。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對判官說:“與公躓頓之矣!北娙艘姞,都嘆息不已。而婁師德做事,大致上都是如此。浮休子說:司馬徽、劉寬,無以加也。

婁師德 的忍讓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后來其弟授任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他:“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說:“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眾鋷煹律裆珣n慮地說:“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边@就是成語受唾自干的來歷。正因如此,婁師德才在武則天執政時,始終受到武則天的信任。

此外,婁師德為官清廉,雖官至納言,但生活仍很清貧。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在揚州期間,曾與都尉馮元常一起去拜見張?藏。張?藏見到二人后說道:“二君俱貴,馮位不如婁。馮唯取錢多,官益進。婁若取一錢,官即敗!焙髞,馮 元常任凌儀(今河南開封市)縣尉。行為放肆暴虐殘忍,巡察卻認為他辦事能力強,上奏皇上任命為云(今陜西三原西)陽尉,又因為他搜刮錢財的事得到平反,任命他做了清強監察。 而婁師德為官數十年也未收取一文錢,后雖官至臺輔,但家里仍非常窮。馮元常一直做到尚書左丞,后來犯了罪,被處自盡而死。

婁師德任監察御史時,遭遇旱災,因求雨要表示誠心, 所以按例是禁止屠宰的。婁師德到陜縣視察,當地的官吏為了奉承他,還是做羊肉給他吃。為此,婁師德責 問道:“你們為啥要殺羊?”廚子答道:“不是殺的,是豺狼咬死的。”婁師德明知是羊廚子所殺,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只好笑笑說:“這只豺狼倒蠻懂得禮節的。”一會,廚子又端上了紅燒魚。 婁師德又問,廚子故意說:“它也是被豺狼咬死的!眾鋷煹麓笮Φ溃骸澳氵@傻瓜!為啥不說是被水獺咬死的呢?這就不會露出馬腳來了!睆拇,豺狼咬魚的典故便流傳下來。

據《朝野僉載》記載,婁師德任兵部尚書時,曾巡視并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入境后,近處的縣員都來迎接并且隨行。中午到了驛站,婁師德恐怕人多打擾,就讓大家在一起吃飯。婁師德見自己吃的是精細的白米飯,而別人吃的卻是粗糙的黑米飯。便把驛長叫來,責備說:“汝何為兩種待客?”驛長很惶恐,回答說:“邂逅浙米不得,死罪!眾鋷煹抡f:“卒客無卒主人,亦復何損!北銚Q了黑米飯和大家一起吃。

隨后,婁師德到梁州(治南鄭,今陜西漢中市)去考查屯田。和他同鄉同姓的一個人因犯罪,都督許欽明準備殺他以儆效尤。那人便來見婁師德,請他說情。婁師德說:“犯國法,師德當家兒子。亦不能舍,何況渠!钡诙煅鐣,許欽明對婁師德說:“犯國法俱坐!眾鋷煹抡f:“聞有一人犯國法,云是師德鄉里,師德實不識,但與其父為小兒時共牧牛耳,都督莫以師德寬國家法!痹S欽明立即讓人給那個人去了刑具,帶到大廳。婁師德見狀,嚴厲地訓斥道:“汝辭父娘,求覓官職,不能謹潔,知復奈何!蹦昧艘槐P餅給他,并說:“?卻,作個飽死鬼去!”許欽明于是開釋了那個人。

婁師德除了上述的優點外,還善于舉諫人才。狄仁杰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杰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后,便問狄仁杰:“師德賢乎?”狄仁杰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蔽鋭t天 又問:“知人乎?”狄仁杰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蔽鋭t天笑 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辈㈦S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的奏章,讓狄仁杰觀看。 狄仁杰看后,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后來,狄仁杰也努力物 色人才,隨時向武則天推薦。

同年八月,婁師德于會州(今甘肅靖遠)去世,終年七十歲。唐廷追贈他為涼州(治姑臧,今甘肅武威)都督,謚曰貞。

婁師德生平評價

史書稱婁師德“頗有學涉,器量寬厚,喜怒不形于色”,出將入相共達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在當時酷吏橫行的時代,很多文武大臣都身遭不幸,唯獨婁師德能“深懷畏避”,以功名始終,與郝處俊相亞,世稱“婁、郝”。780年(建中元年),婁師德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為宰臣上等。848年(大中二年),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內,其中就有“納言婁師德”。

婁師德墓

婁師德墓位于河南省原陽縣師寨鎮安莊,東西長7.5米,南北寬6米,高.45米。墓前原立兩通石碑,其中一通上書“唐封閣老平章婁貞公之墓”,文革期間被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570246.html

相關閱讀: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