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朱溫幕后賢妻的故事
朱溫的霸業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得益于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軍師敬翔,另一個就是他的妻子張惠。雖然史書上對張惠的記載并不多,但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張惠對朱溫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張惠和朱溫是同鄉,都是碭山人,張惠家住在渠亭里。她家在當地是有名的富裕之戶,父親還做過宋州的刺史。張惠生于富裕之家,既有教養,又懂得軍事與政治謀略,可見從小父親對她的傳教也是很多的。
張惠既有溫柔的一面,又有英武的一面,體貼照顧朱溫的同時常有讓朱溫欽佩的計謀。在這位剛柔相濟、賢惠機智的妻子面前,朱溫的狡詐反而顯得粗淺,暴躁的朱溫也收斂了許多。不但內事做主,外事包括作戰也常讓朱溫心服口服。凡遇大事不能決斷時就向妻子詢問,而張惠所分析預料的又常常切中要害,讓朱溫茅塞頓開。因此,對張惠越加敬畏欽佩。有時候朱溫已率兵出征,中途卻被張惠派的使者趕上,說是奉張夫人之命,戰局不利,請他速領兵回營,這位就立即下令收兵返回。朱溫本性狡詐多疑,加上戰爭環境惡劣,諸侯之間你死我活的爭奪,更使朱溫妄加猜疑部下,而且動不動就處死將士。這必然影響到內部的團結和戰斗力,張惠對此也很明了,就盡最大努力來約束朱溫的行為,使朱溫集團內部盡可能少地內耗,一致對外。朱溫的長子朱友裕奉命攻打朱瑾,但沒有追擊俘獲朱瑾,回來后朱溫非常惱怒,懷疑他私通朱瑾,意欲謀反,嚇得朱友裕逃入深山躲了起來。張惠為讓父子和好,就私下派人將他接了回來,向父親請罪。朱溫盛怒之下命人綁出去斬首。這時,張惠光著雙腳從內室匆匆跑出來,拉住朱友裕的胳膊對朱溫哭訴道:“他回來向你請罪,這不是表明他沒有謀反嗎?為何還要殺他?” 朱溫看著妻子和兒子,心軟了下來,最終赦免了兒子。一波暫平,一波又起。朱瑾戰敗逃走之后,他的妻子卻被朱溫得到,張惠見朱溫動了邪念,便讓人把朱瑾的妻子請來,朱瑾妻趕忙向張惠跪拜行禮,張惠回禮后,對她推心置腹地說:“我們本來是同姓,理應和睦共處。他們兄弟之間為一點小事而兵戎相見,致使姐姐落到這等地步,如果有朝一日汴州失守,那我也會和你今天一樣了!闭f完,眼淚流了下來。朱溫在一旁內心也受到觸動,想想自己也愧對朱瑾。當初如果沒有朱瑾的援兵相助,他也不會大敗秦宗權,在河南站穩腳跟。
這次開戰也是自己用了敬翔的計謀,妄加指責朱瑾誘降自己的將士才出兵的。此時已占領朱瑾領地,目的已經達到,何必再強占他的妻子呢。況且妻子已經知道內情,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最后,朱溫將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廟里做了尼姑,但張惠卻始終沒有忘記這個有些不幸的女人,常讓人去送些衣物食品,或許也算為朱溫彌補一點過失。
張惠和朱溫共同生活了二十余年,在朱溫滅唐建后梁前夕卻染病去世。朱溫得到張惠病重的消息,急忙趕了回來。臨終前,張惠還對朱溫勸道:“既然你有這種建霸業的大志,我也沒法阻止你了。但是上臺容易下臺難,你還是應該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實現大志,我最后還有一言,請你記下。” 朱溫忙說:“有什么盡管說,我一定聽從。” 張惠緩緩說道:“你英武超群,別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時冤殺部下、貪戀酒色讓人時常擔心。所以‘戒殺遠色’這四個字,千萬要記住!如果你答應,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張惠死后,不僅朱溫難過流淚,就連眾多將士也是悲傷不已。由于朱溫多疑,常濫殺屬下,殺人時沒有人敢出來求情,只有張惠得知后時常來解救,幾句溫柔在理的話就使朱溫暴怒平息,因此許多被被救的將士都對張惠感激不盡,其他將士對張惠這種愛護將士之情也充滿了敬仰。張惠為人和善,對朱溫的兩個妾也是如此,沒有絲毫嫉妒,更不用說加害她們了。朱溫因為張惠的賢惠,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娶三妻四妾。但是,張惠死后,朱溫卻放縱聲色,忘了妻子臨死時的忠言,后竟然和兒媳亂倫,終于是不聽忠言,慘死刀下,遭了報應。張惠為朱溫生有一子,即梁末帝朱友貞,朱溫被唐朝封為魏王時,張惠也被封為魏國夫人。朱溫稱帝后,一直沒有立皇后,大概是懷念這位賢惠而又有智謀的妻子吧。等到梁末帝即位時,才將母親追加謚號為“元貞皇后”和“元貞皇太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574749.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