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簡介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間(公元96年?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王粲、徐干、阮?、應?、孔融、陳琳、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優秀作者,建安七子,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建安七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們與“三曹”一起,構成建安作家的主力軍。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的創作各有個性,各有獨特的風貌?兹陂L于奏議散文,作品體氣高妙。王粲詩、賦、散文號稱“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強。劉楨擅長詩歌,所作氣勢高峻,格調蒼涼。陳琳、阮?,以章表書記聞名當時,在詩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風格的差異在于陳琳比較剛勁有力,阮?比較自然暢達。徐干詩、賦皆能,文筆細膩、體氣舒緩。應?亦能詩、賦,其作品和諧而多文采。建安七子的創作風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也就是建安文學的時代風格。這種時代風格的具體內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所說的:“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獻帝初平元年(90年),因忤董卓,轉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海郡為相。興平二年(95年),劉備表薦他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96年),袁紹之子袁譚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遷獻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在許昌,不滿曹操雄詐,多所乖忤,被奏免官。后復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枉狀構罪,下獄棄市?兹跒榻ò财咦又祝牟派踟S,F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散文如《薦禰衡表》、《與曹公論盛孝章書》辭藻華麗,駢儷氣息較多;《與曹操論禁酒書》則有詼諧意味。其《雜詩》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寫喪子之痛,哀等同染疫疾而亡。擅長章奏書記!讹嬹R長城窟》為他的詩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長城故事,揭露當時繁重的徭役給民間帶來的苦難,尤為深刻。
建安七子??王粲
王粲(公元77年?27年) ,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今山東鄒城),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漢獻帝初平元年(90年),董卓劫持漢獻帝遷長安,其父時任大將軍何進長史,王粲隨父西遷,在長安見當時著名學者蔡邕,深為蔡邕所賞識。初平二年(92年),因關中騷亂,王粲往荊州依劉表,客居荊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懷頗郁郁。建安十三(208年),曹操大軍南下,劉表病卒,子劉琮投降,王粲遂歸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建安十八年(23年),曹操晉爵魏公,魏國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27年),從曹操南征孫權,北還途中病卒,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被稱為建安七子之首。王粲也是建安七子中文學成就最高的。
《魏志》本傳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有明人輯錄遺文《王侍中集》。今存詩23首,建安十三年之前《七哀詩》三首;歸曹后《從軍詩》五首、鄴下唱和之作,后人評價 “七子之冠冕”。
王粲強記默識,善算術行文;一次與友人共行,讀道邊石碑,觀一遍而背誦之,不失一字。又曾觀人下圍棋,其局亂,王粲復為重置,不誤一道。后到荊州依附劉表,劉表以其為上賓。劉表死后,王粲勸劉表次子劉琮,令歸降于曹操。曹操至荊州,王粲賜爵關內侯。魏國始建宗廟,王粲與和洽、衛覬、杜襲同拜侍中,共議尊曹操為魏王;后因中書令荀攸諫止不行而后憂死,其議遂罷。 在七子中屬他的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詩》(有三首)和《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镀甙г姟分唬ā段骶﹣y無象》)寫他由長安避亂荊州時途中所見饑婦棄子場面,深刻揭示漢末軍閥混戰造成的慘象及人民深重災難,使人怵目驚心。《登樓賦》是荊州時登麥城城頭所作,主要抒發思鄉之情和懷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賦的名篇。
建安七子??徐干
徐干(公元7?27年),字偉長,北海人(今山東濰坊市),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干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后,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7年)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贊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詩》也是一往情深。
建安七子??阮?
阮?(公元65?22年) ,字元瑜,陳留尉氏人(今河南開封),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年輕時曾受學于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與陳琳所擬。后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阮?的音樂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是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于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建安七子??應?
應?(公元77?27年) ,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縣人(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后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
建安七子??孔融
孔融(公元53?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人(治今山東曲阜)。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建安七子??陳琳
陳琳(不詳?2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今江蘇)。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于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袁紹失敗后,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同管記室。后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7年),與劉楨、應?、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建安七子??劉楨
劉楨(不詳?27年),字公干,東平人(今山東東平縣)。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劉楨以文學見貴。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后又免罪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7年),與陳琳、徐干、應?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于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于比喻。
建安七子點評
建安七子的生活,基本上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他們在漢末的社會大戰亂中,盡管社會地位和生活經歷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不能逃脫顛沛困頓的命運。后期他們都先后依附于曹操,孔融任過少府,王粲任過侍中這樣的高級官職,其余也都是曹氏父子的近臣。不過,孔融后來與曹操發生沖突,被殺。由于七人歸附曹操時間先后不同,所以各人的前后期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界限。孔融在建安元年(96),徐干、阮籍在建安初,陳琳在建安五年,王粲在建安十三年,劉楨、應煬在建安十三年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685200.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