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胡志明
越南國父胡志明19歲離家前往法國尋求救國道路,在79載春秋中,他經歷了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將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獻給了革命生涯,直到去世都沒有妻室兒女。關于胡志明的獨身生活,在越南群眾中流傳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1946年12月,越南抗法戰爭爆發,越南中央黨政領導機關都轉移到越北山區。一次,胡志明到黨總書記長征家,長征夫人正在哄小女兒玩耍。小女孩見家里來了陌生人,便哭鬧起來,長征夫人趕忙要把孩子抱到別的房間,胡志明卻說:“別抱走,我想聽孩子哭的聲音,就讓她哭吧!”
抗法戰爭期間,著名外科醫生武庭頌奔赴越北戰區救助傷員。一天,從前線抬下來一名年輕傷員,腹部被敵人的子彈穿透,腸子流了出來。武庭頌走上手術臺,發現這名傷員竟是自己的小兒子,但由于傷勢過重,最終未能挽救兒子的生命。而武醫生的大兒子已在兩年前因病去世。胡志明得悉,親自給武醫生寫信:“我獲悉您的兒子為祖國壯烈犧牲了。您知道我沒有家庭,沒有子女,祖國越南就是我的大家庭,所有越南青年都是我的子女。犧牲一名青年就如同割去我的一段肝腸……”
曾經有人當面問起胡志明為何不成家。一次,胡志明對工作人員說:“我年輕時在國外從事革命活動,身邊也有不少女青年。只是當時我身在異國他鄉秘密活動,為的是有朝一日回國鬧革命。一旦成了家,便很難再保守秘密。在中國期間,周恩來和朱德同志曾勸我成家,在我說明苦衷后,他們都表示理解。”
抗法戰爭開始后,越南黨中央的幾位領導在越北戰區經過認真審查、挑選,曾物色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女干部,派到胡志明身邊,擔當秘書的工作。但胡志明總是說:“我這里沒什么事情了,你去忙你的工作吧!焙髞磉@位女同志與別人成了家,還擔任了政府輕工業部副部長。胡志明曾說:“我們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個溫暖的家庭。革命者是感情豐富的人,更懂得珍惜家庭生活。只因為沒有合適的條件,愿望未能實現,只好面對現實!
1958年,胡志明搬進了主席府內一棟新建的兩層木結構小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腳屋,樓下是黨中央政治局開會的地方,樓上的兩間房屋便是他的辦公室和臥室,每間面積只有10平方米。一天,長征向胡志明匯報工作,發現他在一邊看文件,一邊聽廣播,便問道:“您怎么邊看文件,還邊聽廣播?”胡志明回答:“我聽廣播是為了讓房間里有說話的聲音!泵刻焱砩袭斏磉吂ぷ魅藛T休息后,高腳屋內便只剩下胡志明一人。胡志明的單人床上安有三個按鈕,方便入睡前關掉電燈、電扇和收音機。(作者 李家忠 中國前駐越南、老撾大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764669.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