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孫中山唯一孩子孫科的海外生活:啃番薯,自己種菜,買不起新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文字來自《大結局:39位民國大佬的后半生》作者:李萬青 (已經獲得授權,轉載需注明出處)

蔣介石敗逃臺灣后,孫科并沒有前往臺灣去追隨蔣介石,而是自1949年3月8日辭去行政院長職務后即往香港暫居。

孫科于1953年移居美國,任中美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孫科夫婦初抵美國,先后寄居在自己兩個女兒家中,時間長達兩三年之久,其后則蟄居在洛杉磯郊區其次子治強的寓所。孫科不置家產,因此,到美國后,生活十分窘迫,有時為了節省開支,自己種菜、烹炊,這一點值得人們欽敬。這樣的生活,他度過了14個春秋。其能自甘淡泊的為人,在國民黨黨政要人之中當屬難能可貴。

人們仿佛淡忘了過去一般,把一個身為孫中山哲嗣而又屢居黨政要職的人如此淡忘了十多年,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以致后來孫科在海外生活困難,甚至有時去啃番薯,連新版的書籍都買不起,由此而可鑒人非其時是什么意思。

1965年10月29日孫科返抵臺灣,前往松山機場歡迎者不下3000人。如此重大的歡迎場面,使十多年來備受冷落的孫科夫婦不禁潸然淚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孫科夫婦返回臺灣一度成為臺灣的熱點新聞,臺灣各界人士紛紛舉行酒會、茶會,宴請孫科夫婦,而臺灣當局的安排更是頗費心機。孫科在陽明山稍事休息后,就前往臺北市心園飯店,他當年的老友馬超俊、梁寒操、鄭彥棼和梅恕會為他設宴洗塵。宴畢,孫科又接受臺灣《中央日報》記者采訪。當天晚上,孫科夫婦應邀出席了蔣經國夫婦在圓山飯店的晚宴,作陪的有馬超俊夫婦、張群夫婦、鄭彥棼夫婦及蔣緯國夫婦。

10月30日,恰好是蔣介石的生日,孫科偕兒子孫治平在蔣經國、鄭彥棼的陪同下,乘飛機專程飛往臺南,晉見蔣介石。此時,蔣經國已在臺黨、政、軍界站住了腳跟,蔣介石傳子的基礎已經奠定,這也是孫科受邀回臺的原因之一。蔣介石與孫科可謂各自歷盡劫波,加之兩人都步入老年,故而相見甚歡。蔣邀孫共進午餐,并于餐后邀他共同游覽風景區,又親自送孫科回到行邸,給予孫科以極大的禮遇。盡管兩人輩分不同,蔣介石應屬同孫中山一輩的人物,而孫科則應屬晚輩,但兩人年齡相差只有5歲。

11月12日上午9時,孫科出席在“總統府”前廣場上舉行的規模宏大、莊嚴隆重的“全國各界紀念國父百年誕辰大會”。這一天孫科是一位特殊的貴賓,他笑容可掬地忙于與向他問候的人握手、致謝。在“國父紀念館”奠基典禮結束后,孫科發表演講,熱情歌頌孫中山的豐功偉績。下午,孫科又參加了“故宮博物院”的落成典禮,并為孫中山銅像揭幕。

雖然孫科一直聲稱此次返臺是為了參加孫中山百年誕辰紀念,并未對外公開要在臺灣長期定居,但是其內心是不愿再去海外飄零的。恰好蔣介石作出誠摯之態邀孫科回來定居,孫科正求之不得,便答應下來。蔣介石便聘他為“總統府”資政,還將自己曾經住過的陽明山第一賓館,囑交孫科及其家屬居住。陽明山第一賓館是一座舊的日式平房,周圍花木扶疏,清靜幽雅,孫科自回臺一直住在此處。

1973年9月13日,孫科因心肌梗塞病逝于臺北“榮民總醫院”。對于自己不久于人世,孫科是有所預感的。因為在1973年4月中,孫科曾寫信給兒子治平和兒媳張氏說自己將不久于人世。

孫科逝世后,身后如同其父孫中山一樣,逝世后除了留下一些書籍和照片之外,沒有留下什么遺產。他亦可謂一生節儉清廉,雖然在意識形態上與大陸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的,但其一生中在民族最緊要的關頭還是堅持民族氣節、支持兩黨合作抗戰的。同時在內戰期間及在臺期間,其為人也耿直,雖人緣不好,但其作為國民黨顯要,比較其他人的揮金如土、腐朽奢侈來說,是一個清廉的典型。

孫科的后事由其子女要求按傳統的方式承辦,這一點頗不合基督教的傳統。其女孫穗芳在他的口中放了一顆大珍珠,雙手握著白玉,據說是以定其心,口袋中則放了金銀元寶,并且還為之訂了紙制的洋房、汽車和銀箱,同時又燒了許多念過經的錫箔。當時臺灣“總統府”的秘書長鄭彥棼把陽明山軍區三分之一的山頭開出來,作為孫科的墓園。舉行葬禮之時,蔣夫人宋美齡出來瞻仰其遺容,這亦算是對孫家的一個交代和禮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766380.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