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卻贊許地點點頭,“維世給我們做‘銀婚’紀念了!”他對衛士解釋說,按照西方的習俗結婚25周年叫“銀婚”,50周年叫“金婚”。
本文摘自:《法制晚報》年8月27日A34版,作者:顧保孜,原題:《“紅墻女作家”帶你走進中南!
孫維世在蘇聯先后以優異成績畢業于莫斯科東方大學和莫斯科戲劇學院。她在蘇聯學習了六年多,不僅掌握了俄語,并在蘇聯就開始戲劇事業的嘗試。50年代以后,孫維世除了從事自己的專業——戲劇工作外,還為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擔任過翻譯。回國以后的孫維世還是和以前一樣,活潑開朗,而且還有一副熱心腸。她很愛她的養父母,總想用一種方式表達她的孝順之心。一次無意間,她聽到鄧媽媽說,不知不覺,我們都快結婚25年,人老了。
孫維世忙問,你們什么時候結婚的。
“8月8日。”
孫維世想,機會來了。
1950年8月8日,孫維世已經事先和周恩來身邊的工作人員串通好了,并且編排了“節目”。那天,她一早就到西花廳,先讓廚師做好蛋糕,又讓炒了幾個菜,她一直忙活到中午。
她看見周恩來的汽車進了前院的門,連忙跑了出來,雙手背在后面。周恩來正奇怪這孩子神秘的舉動,突然孫維世調皮地上前給他胸前戴了一朵大紅花,然后又給身后的鄧穎超也戴一朵大紅絹花,然后高聲宣布:今天是我干爹和干媽銀婚紀念日,現在紀念活動開始,奏樂!
工作人員趕緊打開留聲機,頓時,結婚進行曲的悠揚曲調將人們帶進了一個美好而浪漫的意境中。
周恩來和鄧穎超這才反應過來,為什么今天孫維世莫名其妙地興高采烈,原來目標是我們。“維世這個調皮的小鬼!老夫老妻了,還紀念什么?”鄧穎超笑著說。
周恩來卻贊許地點點頭,“維世給我們做‘銀婚’紀念了!”他對衛士解釋說,按照西方的習俗結婚25周年叫“銀婚”,50周年叫“金婚”。
后來大家又一起照了相,吃了蛋糕,活動搞得有板有眼,一切都是在孫維世導演下進行的。如果不是周恩來還有會議,他們還想去郊外走一走的。
從周恩來和鄧穎超1925年結婚到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他們攜手整整走過了漫長的50年,而這次結婚紀念活動卻是他們僅有的一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827424.html
相關閱讀: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