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劉琨簡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劉琨個人資料

本名:劉琨

別名:字越石、劉中山

性別:男

民族:漢族

國籍:晉

所處時代:兩晉之際

出生地: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

出生日期:公元27年   逝世時間:公元38年6月22日

職業: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

職位:司空、并州刺史

爵位:廣武侯

謚號:愍

成就:據守晉陽,發展生產

代表作品:《重贈盧諶》《胡姬年十五》

劉琨簡介

劉琨字越石(公元27年-公元38年),中山魏昌人(今河北無極縣),西晉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劉琨年輕時曾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遷至任并州刺史。永嘉之亂后,劉琨據守晉陽近十年,抵御前趙。35年,劉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并與之結為兄弟,后駐軍征北小城。38年,劉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殺害。

劉琨善文學,通音律,《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9卷,又有《別集》2卷。明人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劉琨生平簡介

劉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東晉大將,著名的詩人、音樂家和愛國將領。

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祖父劉邁,有經國之才,曾為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父親劉蕃,清高沖儉,官至光祿大夫。劉琨少有“俊朗”美譽,與祖納(祖逖兄)俱以雄豪聞名。二十六歲時,為司隸從事。劉琨與劉輿是尚書郭奕的外甥,名著當時。京城人都說“洛中奕奕,慶孫、越石”(《晉書?劉輿傳》)。慶孫即劉琨兄劉輿的字。劉琨工于賦詩,頗負文名,稱得上一個風流才子。當時,賈后之侄賈謐權過人主,喜歡附庸風雅,身旁聚集了一班出身于豪族貴戚的文人,為之歌功頌德。這班人號稱“二十四友”,名氣很大,而劉琨兄弟也廁身其間。“二十四友”的首領是以奢侈聞名天下的石崇,他在金谷澗有一處無比豪華的別墅,成了這些人的聚會場所,他們在這里飲酒賦詩,作無病呻吟。劉琨早年的才華都拋擲在這種庸俗的酬答之中,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這也是不足為怪的。

后來,劉琨歷職太尉掾、著作郎、太學博士和尚書郎。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執政后,劉琨任記室督,又轉從事中郎。劉琨的姐夫是司馬倫之子司馬?,所以劉琨父子兄弟以趙王姻親并被委以重任,從而卷入了“八王之亂”的斗爭中。司馬倫篡位后,劉琨遷太子詹事。

永康二年(30年)三月,齊王司馬?、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聚兵數十萬進攻洛陽。四月,司馬倫以劉琨為冠軍、假節,與孫會率領三萬宿衛兵迎戰司馬穎于溴水(原出河南濟源縣,經孟縣入黃河),因而麻痹輕敵,加之各部互不相從,不能統一指揮,司馬穎趁勢發動反攻,大敗而還,因焚燒了河橋,才得以自保。

隨著前線兵敗,司馬倫親信、左衛將軍王輿與洛陽城內諸將起兵反司馬倫,率兵700余人由南掖門攻入皇宮,殺孫秀、孫會、士猗、許超等,囚司馬倫,旋即賜死,迎惠帝自金墉城還宮。隨后,司馬穎、司馬頤進占洛陽。司馬穎又派軍南下陽翟,配合司馬?擊降張泓等。六月,司馬同率軍數十萬入洛陽,詔為后司馬,執掌朝權。司馬?因劉琨父兄名望很高,故未加罪,并且以其兄劉輿為中書郎,以劉琨為尚書左丞,轉司徒左長史。

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與司馬?等里應外合攻殺司馬?,司馬?掌握朝權。范陽王司馬?引劉琨為司馬。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乘機出兵攻占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與司馬穎相繼被殺。王司馬越執政后,以司馬?代劉喬為豫州刺史,劉喬舉兵抵抗,劉琨率領突騎5000救司馬?,兵敗與司馬?俱逃往河北,父母卻陷于劉喬。司馬?領冀州,劉琨到幽州向王浚借突騎800,渡河擊敗劉喬,才救還父母。接著,劉琨又與司馬?連敗司馬穎部,以功封廣武侯,封邑2000戶。在“八王之亂”中,劉輿、劉琨兄弟陷得很深,充當了這些人的幫兇。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劉琨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這是劉琨生活道路上的一個轉捩點。

魏晉以來,匈奴、羯人大批內遷并州。西晉統治者殘酷奴役少數民族人民,激起他們的仇恨和反抗。并州,成了民族矛盾斗爭的焦點。匈奴貴族劉淵利用匈奴族人民的情緒,以興復舊業為號召,自稱漢王,起兵反晉。他們驅逐了西晉并州刺史司馬騰,占據了并州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如果說他們在開始時還具有反抗西晉民族壓迫的性質的話,那么,當他們在并州建立割據政權,推行倒行逆施的民族報復政策以后,這種性質就已經改變了。

劉琨在赴任的途中上表朝廷說:“臣以頑蔽,志望有限,因緣際會,遂忝過任。九月末得發,道險山峻,胡寇塞路,輒以少擊眾,冒險而進,頓伏艱危,辛苦備嘗,即日達壺口關。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于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唯有壺關,可得告糴。而此二道,九州之陰,數人當路,則百夫不敢進,公私往反,沒喪者多。嬰守窮城,不得薪采,耕牛既盡,又乏田器。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寢食。臣伏思此州雖去邊朔,實邇皇畿,南通河內,東連司冀,北捍殊俗,西御強虜,是勁弓良馬勇士精銳之所出也。當須委輸,乃全其命。今上尚書,請此州谷五百萬斛,絹五百萬匹,綿五百萬斤。愿陛下時出臣表,速見聽處”(《晉書?劉琨傳》)。晉廷許之。

劉琨出鎮并州,是其兄劉輿的主意,是作為司馬越篡權的一個步驟,但是,歷史把他引上了抗擊少數民族反動統治者的戰斗道路,使他的后半生多少閃現出一些光彩來。他寫有一首題為《扶風歌》的詩,記述了行程的艱難,抒發了對攻局的不滿和憂慮,從中可以看出劉琨思想感情的變化。

劉琨帶領招募來的千余人,跋山涉水,沖破漢劉淵部的重重障礙,于在元嘉元年(307年)三月轉戰到了晉陽(今太原)。這時,經歷了戰亂和饑饉洗劫之后,并州已經剩下不到兩萬戶,而晉陽僅是一座空城,“府寺焚毀,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復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晉書?劉琨傳》)。即便如此,劉淵的部眾還常常來騷擾搶掠。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劉琨安撫百姓,招徠流民,一面加強軍事防御,一面抓緊生產自救。老百姓攜帶著武器下地耕耨,士兵在周圍警惕地守衛。雖然也偶爾發生戰事,但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生產得到恢復。不到一年光景,這塊荒蕪的土地又有了生氣,流亡在外的人民群眾逐漸返回家園,雞犬之聲重新連成一片了。

晉陽南面是強大的匈奴漢政權,北面是正在崛起的拓跋鮮卑,東面是依仗段部鮮卑支持的西晉幽州刺史王浚。而劉琨的統治僅局限于晉陽及其附近,兵力很少,處境仍然十分艱難。

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劉淵在蒲子稱帝。四月,劉淵派安東大將軍石勒攻巨鹿(今河北寧晉縣南)、常山(今河北正定西),旋又對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縣)展開攻擊,連克郡縣塢堡百余個,部眾增至0余萬。不久,劉淵命征東大將軍王彌與楚王劉聰會攻壺關(今山西長治北),以石勒為前鋒。晉并州刺史劉琨遣部將韓述、黃肅分兵兩路阻擊,劉聰擊敗韓述于西澗(今山西長治西),石勒破黃肅于封田(今山西長治西北),二將皆戰死,上黨太守龐淳獻壺關降漢。劉琨只得命部將張倚繼任上黨太守,據守襄垣(今山西襄垣北)。又調動趙擬、李茂等將領繼之,三支部隊協同作戰,夜襲漢軍,漢軍一時措手不及,丟掉輜重逃竄。張倚等乘勝追擊,俘獲不少,但仍然沒有奪回壺關。

由于劉淵勢力日益強大,匈奴右賢王劉虎和白部鮮卑都歸附了劉淵,致使晉陽陷于腹背受敵的困境。永嘉四年(30年)十月,劉琨決定發兵討伐劉虎和白部鮮卑,但他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得卑辭厚禮請鮮卑拓跋猗盧部出兵增援。拓跋猗盧命其弟拓跋弗之子拓跋郁律率2萬騎兵前往援助。劉琨遂率軍與鮮卑騎兵共同進攻劉虎和白部鮮卑,大破之,屠其營寨。

當時,拓跋鮮卑正當發展階段,渴求向內地發展,劉琨引鮮卑兵為授,一是導致了拓跋鮮卑的內侵,二是引起與王浚的矛盾。劉琨感激拓跋鮮卑的支援,遂與猗盧結為兄弟之盟,并表請朝廷署猗盧為大單于,以代郡封之為代公。代郡地屬幽州,王浚大為不滿,發兵擊猗盧,但反被打敗,由此王、劉關系破裂。以后,猗盧嫌代郡懸遠不便,要求進入陘北之地,劉琨既無力制止,也有心繼續依靠拓跋鮮卑,所以把陘北的樓煩、馬邑、陰館、繁峙、崞等五縣讓給拓跋鮮卑,遷徙五縣人民到了陘南。

永嘉五年(3年)十二月,晉并州與幽州為掠奪州民而發生爭執,晉并州刺史劉琨請代公拓跋猗盧出兵協助防御晉幽州刺史正浚,拓跋猗盧遂命子拓跋六修率部為劉琨據守新興(今山西忻縣)。劉琨部將邢延將一寶石獻給劉琨,劉琨將此物轉送拓跋六修。但拓跋六修貪得無厭,又向邢延索要,遭拒絕。六修遂擒拿邢延妻子。邢延大怒率所部兵襲擊拓跋六修,六修敗走。邢延據新興附漢。

劉琨過慣了奢豪的生活,時局緊張,他還能暫時克制;時局一旦好轉,他就舊病復發,放縱自己。他嗜好聲色,寵愛身邊一個懂得音律的佞人徐潤,委任他當晉陽令。徐潤恃寵驕橫,經常越權干預政事。這件事使奮威將軍令狐盛感到憂慮,令狐盛敢于直言,多次勸劉琨除掉徐潤,劉琨不從。徐潤聽說,深恨令狐盛,他明知劉琨忠于晉室,故意對劉琨說:“盛將勸公稱帝矣”(《晉書?劉琨傳》)。劉琨大怒,也不分青紅皂白,下令殺了令狐盛。劉琨的母親對此很氣憤,斥責他說:“汝不能弘經略,駕豪杰,專欲除勝己以自安 ,當何以得濟!如是,禍必及我”(《晉書?劉琨傳》)。劉琨仍然不聽。晉陽曾經吸引了許多要求抗擊少數民族統治的人,“人士奔迸者多歸于琨”(《晉書?劉琨傳》),但是劉琨的政治才能使他們失望,劉琨“善于懷撫,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晉書?劉琨傳》)。

永嘉六年(32)七月,劉琨傳檄所轄州郡,約于十月會攻漢都平陽(今山西臨汾)。不料令狐盛之子令狐泥因父親被劉琨誣殺,投奔漢帝,并將晉軍企圖告之。漢帝劉聰即遣河內王劉粲、中山王劉曜率軍先發制人,以令狐泥為向導進攻并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劉琨聞漢軍襲來,急忙東出,將屯據于常山(今河北正定西南)及中山(今河北定縣)的兵力收回,命其將郝詵、張喬率部迎擊劉粲,且遣使求代公拓跋猗盧出兵救援。郝詵、張喬與漢軍交戰,俱戰死。劉粲、劉曜漢軍乘虛進襲晉陽,晉太原太守高喬、并州別駕郝聿獻城降漢,劉琨父母都遭殺害。八月,劉琨還救晉陽,不及,率左右數十騎退避常山。十月,拓跋猗盧以子拓跋六修、侄拓跋普根及將軍衛雄、范班、箕澹等率兵數萬為前鋒攻晉陽,劉琨收集余部數千為向導,猗盧自率眾20萬繼之。拓跋六修與漢劉曜軍戰于汾水東岸,漢軍失敗,劉曜渡汾水西逃,部將傅虎戰死。劉曜逃入晉陽,夜與劉粲、鎮北大將軍劉豐等率軍掠晉陽民眾,跨越蒙山(今太原西南)而歸。十一月,拓跋猗盧率軍追擊,于蒙山以南之蘭谷大敗漢軍,擒劉豐,斬漢將邢延等3000余人,漢軍橫尸數百里。劉琨重據晉陽,請求猗盧乘勝進軍,猗盧辭以士馬疲弊,留其將箕澹、段繁等部助晉軍戍守,送給劉琨馬、牛、羊各千余頭,車百乘,然后自率軍北還。劉琨移駐陽曲,以圖東山再起。

建興元年(33),愍帝即位,拜劉琨為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加散騎常侍、假節。

這時,石勒已在襄國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冀州郡縣壁壘紛紛降附,只剩下王浚和劉琨兩個勢力。但是,劉琨對北方形勢這一重大變化卻不甚了然,且對石勒抱有幻想。他曾經把石勒失散多年的母親和養子石虎送到襄國,試圖勸說石勒投降。王浚則是一個狂妄自大的野心家,他目睹石勒日益強盛,而竟夢想由石勒推戴他當皇帝。面臨石勒這個共同敵人,他們不僅沒有聯合起來,而且相互攻打。劉琨派高陽內史劉希到中山一帶征兵,不久聚眾三萬人,其中多數是幽州所屬的代郡、上谷和廣寧三郡的民眾。王浚不能容忍,派部將胡矩與遼西段部鮮卑一起攻殺劉希,奪回了三郡士眾。劉、王之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惡化了。

劉琨與王浚之間的紛爭,給石勒以可乘之機。建興二年(34年)二月,石勒出兵奔襲王浚,同時遣使向劉琨求和,詐稱愿意以討伐王浚報效朝廷,為自己洗刷罪惡。劉琨大喜,立即傳令州郡,說:“勒知命思愆,收累年之咎,求拔幽都,效善將來,今聽所請,受任通和”(《晉書?石勒載記》)。

由于劉琨作壁上觀,石勒順利消滅王浚,攻占幽州。王浚亡后,石勒立即把矛頭轉向劉琨,劉琨頓覺上當。這年三月,劉琨上表晉愍帝說:

“逆胡劉聰,敢率犬羊,馮陵輦轂,人神發憤,遐邇奮怒。伏省詔書,相國、南陽王保,太尉、涼州刺史軌,糾合二州,同恤王室,冠軍將軍允、護軍將軍?,總齊六軍,戮力國難,王旅大捷,俘馘千計,旌旗首于晉路,金鼓振于河曲,崤函無虔劉之警,?隴有安業之慶,斯誠宗廟社稷陛下神武之所致。含氣之類,莫不引領,況臣之心,能無踴躍。

臣前表當與鮮卑猗盧克今年三月都會平陽,會匈羯石勒以三月三日徑掩薊城,大司馬、博陵公浚受其偽和,為勒所虜,勒勢轉盛,欲來襲臣。城塢駭懼,志在自守。又猗盧國內欲生奸謀,幸盧警慮,尋皆誅滅。遂使南北顧慮,用愆成舉,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長嘆者也。勒據襄國,與臣隔山,寇騎朝發,夕及臣城,同惡相求,其徒實繁。自東北八州,勒滅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是以勒朝夕謀慮,以圖臣為計,窺伺間隙,寇抄相尋,戎士不得解甲,百姓不得在野。天網雖張,靈澤未及,唯臣孑然與寇為伍。自守則稽聰之誅,進討則勒襲其后,進退唯谷,首尾狼狽。徒懷憤踴,力不從愿,慚怖征營,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馳寇庭。秋谷既登,胡馬已肥,前鋒諸軍并有至者,臣當首啟戎行,身先士卒。臣與二虜,勢不并立,聰、勒不梟,臣無歸志,庶憑陛下威靈,使微意獲展,然后隕首謝國,沒而無恨”(《晉書?劉琨傳》)。

實際上,劉琨豈止無力進討,而是自顧不暇了,建興三年(35年)六月,漢將劉曜寇上黨,在襄垣打敗劉琨軍隊,劉曜準備進取劉琨大本營??陽曲,只因劉聰急于攻打長安,劉曜才主動退兵。

同年,晉帝拜劉琨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諸軍事。劉琨受都督,未領司空。

不久,劉琨引以為援的拓跋鮮卑部落聯盟發生內訌,猗盧被其子六修所殺,六修又被普根所滅,于是諸部大亂,互相攻殺。晉人衛雄、箕澹為將軍,頗受部眾擁護,他們與在拓跋部為質的劉琨子劉遵鼓動晉人和烏丸三萬余家,帶馬牛羊十萬余頭投歸并州。劉琨得到這支有生力量,勢力才有所恢復。

漢軍攻克長安(參見長安之戰),滅亡西晉后,劉琨更加孤立。石勒為了占據并州,抓住時機,率兵西越太行山,于建興四年(36年)十一月,圍攻樂平太守韓據鎮守的沾城(今山西和順西北),韓據向劉琨求援。劉琨新得士眾,企圖乘此機會一舉消滅石勒。箕澹、衛雄勸阻說:“此雖晉人,久在荒裔,未習恩信,難以法御。今內收鮮卑之余谷,外抄殘胡之牛羊,且閉關守險,務農息士,既服化感義,然后用之,則功可立也”(《晉書?劉琨傳》)。劉琨不從,傾巢而出。劉琨命箕澹率步騎2萬為前鋒,自統大軍進占廣牧(今山西壽陽西北)做后援。石勒轉兵迎擊,以孔萇為前鋒都督,占據險要地勢,在山上布置疑兵,前沿暗設二道伏兵,然后派出輕騎接戰,佯裝敗退,引誘箕澹等進入伏擊圈,石勒即揮軍前后夾擊,大敗晉軍,繳獲鎧馬萬計;⑿l二人只帶著剩下的千余騎逃往代郡(治今河北蔚縣東北),并州大震。韓據聞劉琨兵敗,也棄城逃走。十二月,晉并州守軍李弘投降。劉琨無家可歸,幸得段氏鮮卑首領、晉幽州刺史段匹?來信相邀,劉琨才率余部到薊(幽州治所,今北京城西南),投靠段匹?。

從此,劉琨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段匹?是段部鮮卑左賢王,起初,段匹?很敬重劉琨,二人互通婚姻,結兄弟之好;又歃血為盟,共約翼戴晉室。建武元年(37年)三月,劉琨與段匹?派溫嶠、榮邵到建康給司馬睿送勸進表,臨行,劉琨語重心長地對溫嶠說,“豺狼肆毒,薦覆社稷,億兆??,延首罔系。是以居于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克復圣主,掃蕩仇恥,豈可猥當隆極,此孤之至誠著于遐邇者也。公受奕世之寵,極人臣之位,忠允義誠,精感天地。實賴遠謀,共濟艱難。南北迥邈,同契一致,萬里之外,心存咫尺。公其撫寧華戎,致罰丑類。動靜以聞”(《晉書?劉琨傳》)。

七月,段匹?推舉劉琨為大都督,傳檄其兄、大單于段疾陸眷、叔父段涉復辰、弟段末?于固安會師,共討石勒。但段氏內部不和,末?暗中勾結石勒,他在疾陸眷、涉復辰面前挑撥說,疾陸眷和涉復辰遂帶兵而回。劉琨與段匹?在固安等不到他們,也只好返回薊城。劉琨一生中所策劃的最后一次軍事行動就這樣流產了。

太興元年(38年)一月,段疾陸眷死后,段氏內部生變,涉復辰自立為大單于,段匹?自薊往遼西奔喪。段末?唆使涉復辰發兵阻攔,而突然從背后襲殺涉復辰,篡單于位。接著,末?又率眾迎擊段匹?,段匹?敗走。當時,劉琨子劉群奉父命護送段匹?,不幸被末?所俘虜。末?厚禮招待劉群,以推劉琨任幽州刺史為條件,引誘他合謀襲擊段匹?,又指使他寫信請劉琨充當內應,但這封密信被段匹?的巡邏騎兵截獲了。劉琨一無所知,有事來見段匹?,段匹?把信交給他看,說:“意亦不疑公,是以白公耳 !眲㈢谷坏鼗卮鹫f:“與公同盟,志獎王室,仰憑威力,庶雪國家之恥。若兒書密達,亦終不以一子之故負公忘義也”(《晉書?劉琨傳》)。段匹?本不想害劉琨,而其弟叔軍在一旁蠱惑說:“吾胡夷耳,所以能服晉人者,畏吾眾也。今我骨肉構禍,是其良圖之日,若有奉琨以起,吾族盡矣”(《晉書?劉琨傳》)。于是段匹?將劉琨投入牢獄。

自從流落到薊城以后,劉琨憂愁憂思,心頭籠罩著陰云。每當想起大功不遂,國恥未雪,想起段部鮮卑心懷異志,前途渺茫,悲憤、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他對將佐慷慨陳詞,恨不能戰死在疆場之上。他在給別駕盧諶的書信中寫道:“昔在少壯,未嘗檢括,遠慕老莊之濟物,近嘉阮生之放曠。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自頃?張,困于逆流,國破家亡,親友凋殘。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然后知聃、周之為虛誕,嗣宗之為妄作也!逼浜笤娫疲骸巴唤,禍延兇播。忠隕于國,孝愆于家。斯罪之積,如彼山河。斯釁之深,終莫能磨”。國家淪喪,親人遭難的慘痛教訓,擦亮了詩人的眼睛。這里有對少壯年代的追悔,有對晉陽時期的檢討,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身陷囹圄,劉琨“自知必死,神色怡如”,他在獄中又寫一首五言詩贈盧諶,名為《重贈盧諶詩》。此詩是劉琨的代表作,當是被段匹?囚禁時所作。此詩前半鋪敘歷史上賢人輔助圣君故事,暗比自己和盧諶、段匹?共扶晉室,并說明自己一心為國,不計私怨,“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仇”。詩的后半寫功業未建而身被拘縶的痛苦,傾吐自己壯志未酬、時不我待的悵恨和悲哀:“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北瘺隹犊лd之下,尚動人心魄。詩人慨嘆壯志未酬而忽遭摧殘的境遇,既浸透了辛酸的血淚,也充滿了愛國主義的豪情,這是詩人最后的詩篇,也是詩人一生創作中的高峰。

據說“琨詩托意非常,擄暢幽憤”,希望盧諶設法相救,但盧諶有負所托,寫了一首不咸不淡的詩相酬和,使劉琨深為失望。劉琨被拘之后,其子劉遵與左長史楊橋閉門自守,段匹?派兵攻克,捕獲劉遵等人。代郡太守辟閭嵩、雁門太后王據、后將軍韓據謀襲段匹?,不料走漏風聲,段匹?捕殺辟閭嵩諸人及其徒黨。五月,王敦遣使指使段匹?殺害劉琨,于是在五月癸丑(公元38年6月22日),段匹?誣劉琨窺測神器,圖謀不軌,矯詔縊殺劉琨,時年四十八歲,其子侄四人一起遇害。

后晉廷追贈劉琨為侍中、太尉,謚愍。

劉琨“少負志氣,有縱橫之才”(《晉書?劉琨傳》)。但生活、思想又有虛浮、放誕的一面。而他的詩文卻大都悲壯激昂,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劉琨的文,如《為并州刺史到壺關上表》、《答盧諶書》等,皆情辭懇切,文清意暢!端鍟?經籍志》有《劉琨集》9卷,又《別集》2卷,均佚。明代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劉琨的詩現僅存4首。

在歷史上,劉琨的愛國精神與祖逖齊名。劉緄年輕時曾與祖逖為友,兩人“情好綢繆,共被同寢”(《晉書?祖逖傳》),關系十分融洽。一天半夜,祖逖被野外傳來的雞鳴聲吵醒了,便用腳踢醒劉琨,說:“此非惡聲也”(《晉書?祖逖傳》)。于是,兩人相邀到戶外,拔劍起舞。這就是流傳至今的“聞雞起舞”的佳話。后劉琨祖逖被用,便給親故寫信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肿嫔任嶂蕖(《晉書?劉琨傳》) 。其意氣相期如此。

劉琨在晉陽陽時,曾被胡騎包圍,城中窘迫無計。劉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胡人聞之,皆凄然長嘆。半夜時,又奏胡笳,胡人聞后,“流涕?欷,有懷土之切”(《晉書?劉琨傳》)。拂曉復吹之,胡人心無斗志,遂撤兵而走。此事也成為音樂史上的一段佳話。

劉琨家世代為樂吏,故他精通音律,方有胡笳退敵之法。他創作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稱為《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五首琴曲,琴曲中融入胡笳音調,描寫了塞外荒漠蒼涼的景象,抒發了思鄉和愛國之情!逗瘴迮芬恢绷鱾鞯教拼,當時的著名琴師趙耶利,曾將它們加以修訂并編入譜集,現存唐人手寫的《幽蘭》文字譜后列有這五個曲目,唐代盛行的《大胡笳》、《小胡笳》也有可能是吸收了《胡笳五弄》的藝術成果,曲中亦融有胡笳音調。

劉琨雖不長于政治軍事才略,但在艱危困頓中志存社稷,屢經挫敗,卻鍥而不舍,奮斗不遺余力。在當時的文人中具有這樣的抱負和意氣,確屬難能可貴。李清照《失題》詩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陸游《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云:“劉琨死后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都借詠劉琨事跡對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收復失地進行批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869902.html

相關閱讀: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頭像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