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富豪發跡的模式,很多都是白手起家,或從事貿易,或開辦工廠,或經營商店,以成功的企業經營管理而致富的。不過,還有一類富豪,卻是以較為雄厚的資本去收購其他公司的股份,或控股,或兼并,或轉賣,靠高額的股權收益而晉升大富豪行列的,美國多種投資控股公司總裁羅納德·佩雷爾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1991年美國《公共事業投資》雜志統計,在過去的10年里,羅納德·佩雷爾曼擁有的資產超過70億美元,其中包括約50億美元的個人財產,而成為1991年度的美國首富。即使按當年《福布斯》雜志所作的較為保守的估計,佩雷爾曼也堪稱美國第三大富豪。
佩雷爾曼1943年出生于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格林斯保羅。他的家族是當地的豪門望族。祖父摩利斯從事金屬加工業,并有3億美元的控股公司。父親萊蒙德擁有龐大的貝爾蒙特工業集團。佩雷爾曼作為長子,從小就跟父親學做生意。他在費城讀中學時,課余時間幾乎都用來閱讀父親公司的財務收支圖表和各種報告。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時,他更是用大部分課余時間參與父親公司的經營。到1964年大學畢業,這位經濟學學士早已是滿腹生意經了。
在上大學期間,他成功地做成了他的第一筆生意。他以80萬美元買下一家啤酒廠的股份,3年后又將其分兩次賣掉,分別獲100萬美元和200萬美元的轉讓金,凈賺200多萬美元,充分顯示出他的經營才能。
大學畢業不久,佩雷爾曼又到沃頓商業學院深造,1966年獲商業管理碩士學位。此后,父子倆創建了資金積累公司,加快了發展步伐。他們從不借貸資金,并反對無利交易,形成了人們熟知的佩氏經營風格。
1967年到1978年,父子倆分別收購了幾家機器制造廠和鋼鐵廠,隨后運用他們握有的股份,對這幾家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清除掉一些低利潤的生產部門,優化了資產結構。經過這幾次收購、兼并,佩雷爾曼在嘗到甜頭的同時,也掌握了一些兼并技巧和操作方法,為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1978年,年已35歲的佩雷爾曼非常渴望能真正獨立地干一番事業。于是,他找了個機會向老父親提出這一要求:"爸爸,您老辛苦了一輩子,也該享幾年清福了,公司的事就交給我好了。"哪知,倔強的老頭子是個工作狂,聽了兒子這番話,竟勃然大怒:"你這橫小子翅膀長硬了,就想奪我的權了。告訴你,你就死了這個心吧!我任何時候也不打算退休!"這番話深深地刺激了佩雷爾曼,使他獨闖天下的欲望更為強烈。不久,他與妻子菲絲·戈爾丁以及他們的孩子搬到紐約,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1978年4月,佩雷爾曼以200萬美元購得科恩-哈特菲爾德產業的34%股份,成為他獨立后做成的第一筆生意。沒過多久,他又賣掉了自己所擁有的這家公司的大部分股份,將資金集中起來炒股票。靠這一買一賣一炒,他不但收回了原有資本,還獲利1500萬美元,使本金一下子翻了8倍多。
初戰告捷,佩雷爾曼飽嘗甜頭。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收購、倒賣、控股、吞并,將其兼并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總是把目光瞄準那些生產名牌產品的企業,手里不停地撥弄著計算器,計算著這些企業報表中的各種數字,盤算著購買多少股份便能達到控股目的,控股后又須淘汰哪些不獲利的設備、機構,使之優化結構,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進而達到大幅增值的目標。難怪有人這樣評論他:"佩雷爾曼根本不像個當代企業家,倒像個手拿計算器在市場瞎轉悠倒買倒賣的販子!"對此,他嗤之以鼻,并正式成立了"美國多種投資控股公司",自任總裁。他的這一舉動,似乎在向那些持異議者表明:自己不僅是個當代企業家,而且是以投資控股為主的大企業家!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佩雷爾曼靠切斯·曼哈頓國際銀行組織的資助,先后從投資商布迪·考夫曼手里買進了5000萬美元的股份,顯示出他雄厚的實力。1980年,財大氣粗的佩雷爾曼開始實現他20年前的愿望。那時他們父子倆曾看中了新澤西州從事甘草提煉和巧克力生產的麥克和福布斯聯合公司,只是苦于資金不足無法收購它,而現在可以實現他多年的夙愿了。他一口氣買下這家公司4500萬美元的股份。這筆生意的成功,使他的公司實力陡增。1983年,他干脆買下了麥克和福布斯聯合公司的全部股份,使之成為他的全資子公司。1984年3月,佩雷爾曼又將手伸向杰克西爾公司,他買進該公司9000萬美元的股份,控制了它的經濟權。
將個人的喜好和安危與公司的經營融為一體,是佩雷爾曼的獨特風格。抽煙是他的一大嗜好,從平時對各種名煙的品評,到對各煙草公司經營狀況予以特別的關注,使他產生收購煙草公司的強烈欲望。在北卡羅萊納州,他與那里的煙草制造商經常商討如何增加產量,并幾次派人到中國、土耳其、伊拉克和蘇聯去采購價廉物美的煙草原料。1984年,他不惜出資1.24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煙草聯合公司。一夜之間,"煙草大王"的桂冠便戴到他的頭上。
在佩雷爾曼兼并控股生涯中,他最為得意之舉是收購瑞福倫化妝品公司了。瑞福倫是一家龐大的化妝品跨國公司,其產品暢銷130個國家和地區。到80年代中期,該公司每年銷售價值10億美元的化妝品和10億美元的保健品。佩雷爾曼對它窺視已久,只不過一時還沒有足夠的財力吞下這個龐然大物。
1985年初,佩雷爾曼決定先將其攫取的目標轉向佛羅里達州的潘瑞·布萊德超級市場集團,這家集團剛剛擺脫破產的危險,急需要錢,出價較低。但最令佩雷爾曼感興趣的卻是該集團擁有3.3億稅收轉賬權。6月初,佩雷爾曼買下該集團6000萬美元的優先股份,占其全部股份的38%。接著,他就靠變賣這家控股公司存貨和7億舊貨債券,向瑞福倫化妝品公司公開出價,展開了這場令世人矚目的收購戰。
6月中旬,佩雷爾曼正式向瑞福倫公司總裁米歇爾·伯杰雷克提出收購要求。遭到拒絕后,佩雷爾曼就以潘瑞·布萊德集團的名義公開以每股47.5美元向瑞福倫出價。1985年底,潘瑞集團將每股收購價提高到50美元,后又提到53美元。這時,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福斯特曼利特爾公司報價56美元,瑞福倫同意賣給這家公司一部分資產,前提條件是需另一個報價者購買40%的股份。佩雷爾曼認為這個協議違反了股東權益法,而向特拉華州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將瑞福倫公司的方案宣布為非法和無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00895.html
相關閱讀: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重塑我的頭像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