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刀進行曲》:炮火戰歌 民族吶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

《 中國青年報 》( 年08月04日 05 版)

據新華社電(記者吳霞)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日軍加緊了對長江流域的攻勢。上海遭日軍轟炸后,滿目瘡痍。1937年8月8日,在上海的文廟,成百上千的群眾從四面八方匯集過來,首次唱響一曲名為《大刀進行曲》的炮火戰歌。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節奏鏗鏘有力,語言簡單熾熱,再現了當時白刃格斗的二十九軍大刀隊勇守喜峰口英勇事跡。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逐漸占領東三省,他們氣焰囂張并逐步將侵略范圍向南推進。為了守住長城上的一個重要軍事關隘——喜峰口,前來支援的二十九軍決定后方突襲,所有戰士手持大刀夜襲日營,取得大勝。1933年喜峰口大捷之后,二十九軍將領宋哲元特意寫了“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有進無退,死而后已”的條幅,立即被多家報紙制版刊載,成為傳遍全國的壯語,更激勵了全國的抗日熱情。4年后,“盧溝橋事變”中二十九軍大刀隊可歌可泣、奮勇殺敵的英雄事跡再次傳遍祖國各地。作曲家麥新當時23歲,1933年二十九軍及其大刀隊在喜峰口長城奮勇殺敵的事,他也曾聽說過。大刀在盧溝橋再次揚威的事跡一傳到上海,就讓年輕的麥新熱血沸騰,徹夜不眠,一氣呵成創作了《大刀進行曲》這首不朽的時代戰歌。

“《大刀進行曲》首次唱響正是在現在的上海文廟,當年的上海市民眾教育館。”84歲的顧延培告訴記者。顧延培是原上海市南市區文化局副局長,長期研究上海老城廂的歷史、民俗。

顧延培在上海文廟一邊“扮演”23歲的作曲家麥新,一邊向記者還原78年前的那天——

麥新走上文廟大成殿前的石露臺上,大聲說:“同胞們,在音樂大會正式開會前,由我指揮幾天前創作的歌曲《大刀進行曲》好嗎?”“好!”群眾高聲響應。于是麥新拿起指揮棒指揮千余群眾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群眾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激昂。有人喊:“麥新,我們看不見你的指揮!”麥新就一步跨上石欄桿,站在上面指揮。

群眾唱得更有勁,而麥新的指揮也更有力。突然,指揮棒折斷了,麥新丟了指揮棒,干脆用雙手指揮。群眾唱到最后,情緒更高漲,并呼喊:“沖啊!”“殺!”事后,麥新根據試唱效果和大家的意見,對《大刀進行曲》作了修改,把原詞中的“二十九路軍的弟兄們”,改成“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把“咱們二十九軍不是孤軍”,改成“咱們中國軍隊勇敢前進”等。這樣一改,這支歌的概括力更大、戰斗力也更強了。

此后,著名劇作家田漢將《大刀進行曲》錄制成唱片,使之廣為流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00900.html

相關閱讀:重塑我的頭像
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