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鄧世昌是一位人情世故通達的高級軍官,常在大洋上作演習而聞名。
鄧世昌(1849-1894),清末海軍名將,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自小立志海軍,以御強敵。1867年,考入船政學堂海軍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從船政學堂畢業,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派任“琛航”運輸船大副。次年任“海東云”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臺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后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聞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遂將其調入北洋水師,任“飛霆”、“鎮南”炮艦管帶。是年冬,隨記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訂造的“超勇”、“揚威”兩巡洋艦,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擊,任“揚威”巡洋艦管帶,獲“勃勇巴魯圖”勇號。
真實的鄧世昌是一個人情世故通達的高級軍官
鄧世昌在那批新式軍官中,年齡最大,而最小的是后來大清最后一代海軍軍門:薩鎮冰。同時,他也是唯一有社會經驗的。在加入馬尾學堂成為軍人之前,鄧世昌是一個商人,而且是一個港商,他的人情練達超過了他所有的同學。
他在北洋水師中,本來有著先天的不足。鄧世昌籍貫廣東,是北洋水師艦長中唯一的非閩籍漢族軍官。而北洋水師中福建人的排外,是連丁汝昌也頭疼不已的事情。后來,直到抗戰勝利,中國中央海軍始終被冠為“閩系海軍”,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鄧世昌能夠和閩系軍官們和睦相處,使他們對他較好的接納。因此,他在同輩中夠脫穎而出,丁汝昌對他倚若心腹,這可以從鄧世昌的頭銜看出來。
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的軍官中,最高軍官丁汝昌是海軍中將-提督,以下是劉,林兩海軍少將-總兵,一般的艦長,都是海軍上校(副將),比如濟遠的方伯謙,經遠的林永升,軍艦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艦的艦長林履中,就是中校(參將),還有少校(守備)的,比如平遠巡洋艦艦長李和。而鄧世昌則比一般艦長要高,他的職務應該是海軍準將(中軍副將記名總兵),和楊用霖持平,地位僅次于李鴻章青眼關照的劉步蟾和林泰曾。而鄧的致遠巡洋艦屬于輕巡洋艦(快碰船),其實檔次低于邱寶仁的來遠和林永升的經遠,它們都是重巡洋艦(炮塔艦),鄧能夠得到這樣的頭銜,顯然不是由于統帶軍艦的重要,而是因為他作為中軍副將,帶有參軍長或副官長性質的職務和中樞更為接近。如果他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署理這個位置是很難想象的。
不過,也有說重用鄧世昌為中軍副將,或許上層有借此遏制閩籍將領的意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gren/928517.html
相關閱讀:可蕊 介紹簡介-可蕊 簡歷-可蕊 作品
北宋勤奮讀書的名人故事
重塑我的頭像
毛澤東接待哪個西方國家元首的規格比尼克松還高?
薩馬蘭奇——[任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