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生理學家們說:人類的腦細胞數目大約有160億個之多,這個數目在一出生時就已經固定,終其一生并不會再增加。在出生后的頭幾年 內,腦的重量、體積卻會與支持它活動的血管及血液量,一起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地加多;細胞與細胞之間也會因外界刺激的日漸增多而不斷地 生成、發展,分化出許多像IC板上連絡網一樣的神經纖維通路,用以應付日后更復雜的吸收。人類的初生兒是以未成熟的情況來到世間,他的 基本功能隨著時間慢慢地才能成熟(例如先有大肌肉的發展才有小肌肉的進一步成熟),經過的時間既長,接受的刺激也多,頭腦的各種“網 路”就遠為復雜而精密;祖先遺傳的潛在能力,也隨著成長的時間較長,而得以更多的發揮。然而,腦的細胞功能并不會自己發酵。
嬰兒一生出來,要有外界足夠的聽、視、觸覺等感官的刺激,各種功能才會漸漸發達,刺激得越多,發展得也越快。但是,這種快速發展 的時間并不會持續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幾年內,其中又以零歲到三歲之間為黃金時機。
據大腦生理學家們的研究報告指出:兒童的智力(注意!不是知識)和性格,從出生到三周歲,就已經完成了60%(每年成長約20%),而 且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足歲,腦細胞的組織完成了80%(每年約成長10%),在這時期若能以游戲化的學習方式教導音樂、語 言、文字或者繪畫活動,才會有明顯的進步。
看看前面的統計數字,不難發現一個結論:零歲到三歲之間,實為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時期 ,假如不能把握這個時期,年齡愈長,啟發、培 養的功夫就會愈費力,效果也就愈差了!普通人只使用了潛能總數的4%,高智慧所謂“天才”的人,卻使用著更多的潛能比例,父母如果能夠 幫助孩子充分開發潛能,我們可以說就是“制造天才”了。
蒙特梭利主張以“提早教育”和“感官訓練”,來開發潛能。也終其一生地設計出符合兒童不同階段的各類教具,使兒童借著親自操作的 機會,提高基本智力,同時也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
然而,為什么她會側重感官訓練呢?因為人類的學習始自感官(視、聽、味、觸、嗅等五覺)的直接接觸(具體),例如一生出來就會吸 吮,小孩子喜歡以手去摸東摸西(由具體到抽象),所以,增加智力的第一步就是敏銳孩子的感官機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neng/kaifa/14454.html
相關閱讀:如何運用心理學發揮你的潛能
愛上靜心
解行并重
怎么開發寶寶的潛能
拓展你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