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個緣生的歷程。有過去的因,還得有現在的緣才能成立一切現象。因是種子,緣是環境;有因而無緣,種子無從發展成豐碩的果實來。人生就是一個因緣不斷互動的過程,緣一錯過就不再出現。所以生活的第二個策略就是隨緣。
人生不能空等待
隨緣表示不可以在生活歷程中裹足不前。生活是現成的,環境際遇是不能挑剔等待的。待機而動往往是虛擲光陰,蹉跎歲月。生活必須是隨緣成長,隨緣實現的;任何等待都在破壞生的成長和完整性。
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來晤談生涯規劃的問題。他敘述自己的境況時說:
“我在等服兵役,所以每天都待在家里,心里很悶、很無聊。”我看得出來他正在蹉跎歲月,正犯了不隨緣的毛病。于是問他:
“為什么不去找一份工作?它既能解除你的無聊,而且可以獲得一些生活與工作的體驗。”
他回答說:“那些都是臨時性的工作,我不喜歡。我希望等服完兵役后,再找固定的工作,或比較適合我興趣的工作。”
他好像很有理由,很執著的樣子。于是我為他解釋道:
“此刻就是你找臨時工作的時候,你不隨緣接受這個事實,那你就得為自己的等待,付出無聊和痛苦的代價。”
他遲疑了一下說:“短短的幾個月,又有誰肯雇我呢?”我說:
“正因為是短短的幾個月,你無須考慮太多,有許多正當的臨時工作可以去嘗試。只要你不怕苦,我相信許多工作正等著你。”
人生是不能等待的,隨時隨地都要隨著因緣際遇鍛煉自己、提升自己。順逆成敗,都能隨緣得到新的經驗和成長,那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禪宗第三祖僧燦大師說: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隨緣成長,隨緣教學
隨緣絕對不是隨波逐流,而是隨緣不斷增長智能,豐足自我。已故的美國科學奇才費曼(R. P. Feyman)曾回憶他父親如何隨緣教導他觀察事物的過程,他說父親周末會帶他到樹間散步,講解樹林里的生態給他聽。隨緣所看到的都是用以教導的素材?吹叫▲B,就教他觀察小鳥在做些什么;看到樹葉,葉片就是他的教材。有一次,他要費曼想想鳥兒為什么要啄羽毛?
費曼說:“也許鳥兒飛行時把羽毛弄亂了。”
父親說:“好,若是這樣它剛飛過之后會啄得勤些,而且停留在地面一段時間后便不太啄了——你聽得懂我的意思嗎?”費曼說“懂”。后來觀察的結果發現,鳥兒在落地時并未啄得勤些。費曼的假設錯了,于是父親說“因為虱子在咬它。鳥的羽毛會分泌蛋白質,虱子就是吃這種蛋白質的薄片維生。”他進一步解釋說,“虱子的足部又有一種蠟質,一種更小的虱子就吃這個,它們吃下去后,消化不完全,排出一種糖類,細菌就靠這個滋長。”
最后他說:“所以你知道啦!哪里有食物來源,哪里就有某種形態的生物賴以維生。”
費曼所受的教育是隨機教學,是一種隨緣的思考、學習和心智成長。他在科學上能有卓越的成就不是沒有原因的。
在我們的社會里,父母親對子女的教育并非不關心,而是觀念有了偏差。父母教給孩子的都是目標和欲望。許多父母為孩子買一整套的偉人傳記,希望他向偉人看齊,卻很少從生活教育和身教的示范中,隨機教給孩子正確的觀念、思考方法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偉人的典范是遙遠的,隨機教學的心智成長才是切實有效的。
隨緣又表示能隨自己的本質自我肯定。我曾看過一篇報道一位女歌唱家成功的故事:有一位老先生在聽完女歌手的演唱后,來到后臺告訴她:
“你有演唱的天賦,但照現在情況繼續下去,你不會成功。”
女歌手很訝異地說:“為什么?”
老先生說:“不瞞你說,你長得有些暴牙,所以你在歌唱時一直想要掩飾它,嘴巴不禁要合起來。你要聽我說,暴牙并沒有什么不好,相反的它正是你的特色。好好照你的暴牙去唱,才能唱出你最好的歌聲。”
這位女歌手就因為這位長輩的指點,在歌唱上脫胎換骨,成為成功的歌手。
隨緣也表示自己可以依不同的能力和興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感。我們的社會,潛藏著一種刻板的錯誤觀念,大家只一味要進大學,得高學位。似乎只有會念書、學業成績好的人才算成功幸福。這樣的觀念,導致許多青少年,空有其他能力,而得不到鼓勵,使得智育以外有著極高稟賦的孩子反而造成壓抑。
我們缺乏隨緣鼓勵孩子,依其個性和能力去實現人生的觀念,以致大家拼命擠高考的狹門。我們必須認清,成績好未必就是幸福的保證。只要孩子肯干上進,一樣有成功幸福的人生。若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許多在事業上很成功的人,他們過去在校成績未必很好;在生活上過得愉悅自在的人,未必擁有高學歷。只要你能認清這一點,你就會肯定一個事實: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人能接納自己和肯定自己。禪家有一首詩說:
不求名利不求榮,
只么隨緣度此生,
一個幻軀能幾日,
為他閑事長無明。
這是說要隨緣而生,隨緣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千萬不要與別人比較,那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閑事)。最切實的方法是,把握自己,努力成長。
結緣: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隨緣也表示我們還要懂得結緣,因為結了善緣之后又可以隨緣增長。什么是結緣呢?那就是培養成功、幸福及成長的機會和環境。這包括:
培養人緣。
改善環境。
充實自己。
把握機會。
注意培養你的人緣,有好的人際關系適應能力,成事的機會就會大大地增加,情感生活也比較豐富,它對健康的人生有很大的幫助。人緣是建立在相互攝受上;佛法所謂四攝事: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就是培養人緣的最佳方法。
布施是指關心別人,能為別人多做服務。對企業家而言,能多為顧客服務,企業就能經營得好。對教師而言,能給予學生教育愛,教育就會成功,自己也覺得歡喜。對父母而言,能隨時注意子女心智成長的需要,多給他鼓勵和幫助,孩子就會有健康的人格。所以說布施是成功的緣,是幸福的緣。
在與別人意見溝通上如果沒有障礙,就會投緣,容易合作而有默契。好的溝通就是愛語,它能結合大家的智慧以成事,能融合家人的情感為溫暖,能令自己與別人和諧相處,這就是;墼鲩L的緣。
利行的意思是幫助別人成功。一個有愛心的人,不但能給自己成功的機會和方便,同時也能給別人機會和方便,這就是互助;ブ梢詭砩凭。人最忌諱的是處處與人過不去,缺乏幫助別人或成全別人的雅量,這樣的人,無異逼自己走上絕路。
廣結善緣需要有好的同理心和感受性,能了解別人,又能站在他的立場替他想想,這就是同事。同事的美德,可以促進人際關系,帶來合作,同時能夠培養友誼和感情。
善用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四種相互攝受的技巧培養人緣,成功和幸福的機會將大大地提升。
其次,改變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也能帶來善緣。比如說,多和積極肯上進的人做朋友,無形中受到熏陶而振作起來;想安心地閱讀研究,就得安排一個起碼的環境,如果辦不到,那么你就得上附近的圖書館。環境代表著周遭的人物情況和一切硬件的條件,若不善加安排,它們就會在無聲無息中影響你、干擾你。所以,要遠離群居終日、言不及義的朋友,或者勸他們一起改變自己。這些是使人精進成長的緣。
再者,充實自己,提升能力,是適應現代化生活的基本條件?喜粩嗟嘏,有能力肩負工作,機會自然來。在現代社會里,沒有能力而想成功,簡直不可能;即使一時走運,也不可能維持長時的順利?傊,人必須懂得廣結善緣,再隨著所結的善緣,好好努力,就能成功。
隨緣行還代表著一種隨順成長的意思。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不要隨意挑剔,而要懂得隨緣欣賞。這既能代表清閑,又能創造成長的契機。許多人不懂得這種隨緣之美,假日出外旅游,一會兒抱怨交通擁擠,一會批評缺乏規劃的頭腦;不是嫌風景不好,就是厭惡游客太多太雜亂。在他的眼里,什么都不好,好像只有他才最好一樣。這一來,輕松的旅游被糟蹋了。這不是健康的生活態度。旅行就是旅行,不是開檢討會,要隨緣體驗它的美和欣喜。禪家所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人必須時時有潔凈的慧眼,看出周遭生活的意義和美感,它就是悅樂的泉源。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最后,就整個人生而言,也是一個緣的事實,你飛黃騰達了,終究是緣的顯現而已,緣起緣滅,卻又回到空性的法界。懂得順逆都只是緣,不要執著它,不要把緣當作是永恒的本體。真正的本體是菩提自性,所以對于緣生的一切成敗順逆,必須曠達以對。達摩說:
得失從緣,
心無增減。
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挫折而灰心煩惱,更不必為自己的不幸遭遇飲恨終生。懂得禪家所謂“大死一番,再活現成”,把那些積郁徹底泯除;用晴朗的心情,就現有的條件和環境,好好活得充實才對。當然,你也不能以既有的成就自恃自傲,那就更不懂得緣如浮云,來去不定的道理。所以達摩又說:
喜風不動,
冥順于道。
真正懂得隨緣的人,不但能順著自己的根性因緣成長,還能悅樂地如云門禪師所謂“隨波逐浪”一般生活。請留意!“隨波逐浪”可不是“隨波逐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neng/kaifa/18129.html
相關閱讀:拓展你的想像力
怎么開發寶寶的潛能
愛上靜心
如何運用心理學發揮你的潛能
解行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