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6年就有研究人員認為智力在80-90%的程度上是由遺傳決定的,甚至哈佛大學的R.J.享斯頓(R.J.Herrnstein)教授考察了智力測驗的歷史資料以后,于1971年還得出了相仿的結論。但普林斯頓大學的利昂.J.凱銘(LeonJ.Kamin)教授卻持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智商僅僅是遺傳的論點證據不足,而與環境等因素有關。
在蘇格蘭、法國、荷蘭及美國等地對6-19歲的孩子所做的調查一致表明:①家庭人口越多,子女的智力通常越差;②智商高低與出生次序有關,大的孩子比小的孩子智商高些,這種智商隨出生次序降低的現象尤其表現在子女間隔年限特別短的家庭中;③單親家庭對子女的智力發育有不良影響,孩子智力水平較低,調查還發現,這種兒童智力缺損現象既便在父親暫時不在而沒有任何重壓的家庭環境下也會發生,并且,在家庭重建后則有利于子女智力的發育;④雙胎或多胎兒童的智商測驗分數及其它智能測試分數也總是大大低于一般兒童;⑤年齡較大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比年齡較輕的婦女所生的兒童的智商要高;⑥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與智商的關系是成正比的。
盡管如此,智商具有遺傳性則是肯定的,專家們長期跟蹤調查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200多年前,美國一位博學多才的神學家嘉納塞·愛德華的八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60多位醫生,20多名議員,120人大學畢業,14人創建了高等學校,還有人當上了副總統和大使。而與他同時的一位紐約酒鬼、賭徒馬克斯·朱克,也有八代子孫,則出了300多個乞丐,7人被判死刑,63人因偷盜被監禁,喝酒死亡或殘廢者達400人。
雖然智商是由遺傳支持的,但智商更可后天培養。君不見一個世代為農民的家庭里一舉出了四、五個大學生,而這些都與他們貧窮的家境和嚴厲的家教有關 潛意識。也有的雙親均是高知,但后代卻資質平平。因此,一個人“很聰明”或有高智商,則是遺傳天資和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貧困是成材的動力,嚴教是出人才的源泉,愛因斯坦說過:天才=1%的聰明+99%的勤奮
一套IQ測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neng/kaifa/40194.html
相關閱讀:愛上靜心
怎么開發寶寶的潛能
解行并重
如何運用心理學發揮你的潛能
拓展你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