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的冥想主要有:
開放式冥想
冥想時心中不預作任何期待,完全以一種純然空無的心態,去迎接任何進入心靈的新經驗。因此,開放式冥想的基本方法是,開始靜坐時,絕不將生活中任何煩惱的現實問題帶入其中,而是先決定不做任何事,不想任何問題,不尋求任何答案,不企求任何目的。只需完全放松自己的肉體和心靈,不加任何控制讓它自行運作,自由流變。使自己的意識像飛鳥掠過天空,像波浪涌出海面一樣的自然,隨遇而安,只需保持感受,不加任何控制,如此,身心各方面即可獲得靜息。
專注式冥想
冥想時心無旁顧,將意識活動專注于眼前一個目的物,從而排除環境中一切外在刺激的干擾,借以達到暫時忘卻自我、忘卻一切煩惱、忘卻外在世界的超脫境界。用來作為專注的目的物,可以是一瓶花、一炷香,可以是重復的一個單字、一種聲音、抽象的圖形,也可以是墻上的掛鐘。
因此,用作專注或冥想的目的物,在性質上不宜太復雜,也不能太新奇。專注目的物的功能,只是因其存在而不致使人分心而已。借由對單一目的物的專注,冥想者可以將注意力從周圍紛擾的環境中收斂回來,在無所思、無所懼的心態下,使右腦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①房間安靜,燈光柔和,盤腿坐,閉眼。
②盡量放松肌肉,從腳部開始,由下而上,一直放松到頭部。
③用鼻呼吸,每次呼氣時心中默數“1”,進行約20分鐘,切記不用鬧鐘。停止后合上眼休息一兩分鐘。
④每天練習一兩次,時間在飯后兩小時之后。
靜坐可采取多種姿勢,可跪坐、盤膝坐、端坐椅上,關鍵在于要坐得穩,全身肌肉放松。雙目微合,似閉似睜,可避免外界干擾而內心叢生雜念。膜式呼吸關鍵要深、自然、慢而輕、呼吸均勻。默記呼吸次數,也叫“數息”,可集中思想,排除雜念,使腹式呼吸這種生理動作與專心記數這種心理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心身統一,是冥想的精華。我國佛、道教的打坐、氣功,印度的瑜珈功,都具有這樣的功效。
冥想是改善生活的一種自然而不費力的技術,也是一種使人擺脫精神壓力與情緒焦慮,從而獲得完美、和諧、精力充沛、發揮潛能的生活藝術。長期練習,可以發揮個人的許多潛能。在冥想狀態下,腦電波呈現α波狀態,使身心輕松愉快,右腦開始活躍,儲存在其中的潛能就漸漸被導引出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qianneng/naobo/27582.html
相關閱讀:超能力現象在α狀態時出現
清點覺知的片刻
音樂開發人的右腦潛能
通過冥想達到α 波狀態
如何掌握和利用a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