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定要培養出孩子對某種東西的超級愛好和渴望,只要是這個愛好有點正能量,父母就不能去干預,哪怕這種愛好影響了他的學業。
這也是我自身的體會。我母親給我買了許多小人書,這促使我愛上了文學,因此我的語文成績非常好。但由于小時候調皮被數學老師關在辦公室餓了一天,我就因為厭惡數學老師進而厭惡數學,高考數學才考了4分。
雖然我母親只是希望我能做個農村小學教師,但我的堅持,讓我最終考上了北大。
在孩子生命中培養出他最最重要的渴望,是孩子對于生命以及生命爆發的無限向往,進而迸發出對某種事物追求的激情,這會令他們不甘于現狀。而一旦認命了,你的人生就從此結束了。
我現在也很注重培養自己孩子的讀書習慣,我家里上萬本書,每一層都有書架,在這種環境中,孩子不讀書往哪兒跑?關鍵是家長自己也得真正讀書,孩子才會讀書。
教育好了父母,就教育好了孩子,F代社會有一個問題是,大部分的父親與孩子的接觸遠遠不夠。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讓學生做出選擇,假如發了大水,船上有9個人及東西,包括父母、爺爺奶奶、小狗、電腦等,船行到途中因某些問題,只能留下三樣,其余都要扔進水里。孩子留下來的除了自己,第二樣通常都是媽媽,最終把爸爸留下來的只有20%。出現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爸爸在孩子心目中沒有留下深刻的認識。
父親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是每年要有一定量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這樣做會培養孩子對父親的依賴感,孩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獨立的精神。女孩能通過父親了解男人是什么樣子,男孩能從父親身上學到怎么去當男人。
愛人在家里帶孩子,每次兒子摔倒或者撞在家具上,開始號啕大哭時,愛人總是用腳跺地或用手拍打家具,一邊跺腳一邊打還一邊說:“打死你,打死你,再叫你欺負我們小寶寶。”
兒子看著媽媽的表演,慢慢就不哭了。
這是一種引導孩子推卸責任的行為。通過這種引導,孩子從小就形成了把一切責任和后果推給別人,自己不承擔任何過錯的習慣性思維。
于是,摔倒了是地的錯,撞上了是家具的錯,學習不好是老師的錯,相處不好是鄰居的錯,工作不好是老板的錯……最后所有的錯都可以算到別人身上,所有的抱怨都可以發泄到別人身上,唯一沒有錯的就是自己。
很多人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性思維,因此我們很少看到周圍的人有主動認錯的習慣,很少聽到有人說:“對不起,這是我的錯。”由此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很多人嚴重缺乏責任心和承擔責任的勇氣,最后導致人們喪失了反思能力:既然不是我的錯,我就不用承擔責任;既然不是我的錯,我就不需要反思。
反思是一種自我反省行為,只有在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時才會反思。一個人沒有反思能力無關緊要,受害的只有他自己。一批人沒有反思能力就會互相指責,互相拆臺,鉤心斗角,到最后摧毀合作的團隊,摧毀大家共同奮斗的事業。
“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的說法,從側面說明了中國人缺乏團隊精神,缺乏承擔責任的能力。如果一個民族缺乏反思能力,這個民族就是缺乏勇氣的民族,就是接近墮落的民族。在報紙上曾讀到,歹徒在長途汽車上侮辱婦女,一車人視而不見;掉下河的人已經快要淹死,會游泳的人非要讓人掏錢才肯下河相救,這不禁讓我渾身冒冷汗。
因此,教會孩子們從小承擔責任,從小勇敢地面對生活,是中國父母和中國教育最重要的任務。這一任務比純粹教給學生知識要重要一百倍。一個沒有勇氣承擔責任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識,也只配做奴才,絕沒有資格當主人。
兒子在練習走路的過程中,還在不斷地摔倒,不斷地撞到家具上,但我已經禁止我愛人再以跺地、打家具的方式來安慰孩子,取而代之的是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自己承擔后果,并且使用讓他變得勇敢的語言:“寶寶,自己爬起來!看,你一定能自己爬起來!寶寶不要哭,寶寶真勇敢,撞疼了也不哭,寶寶是最厲害的男子漢!”
兒子在淚眼中,終于自己爬了起來,重新邁出了還不夠穩健的步伐,但從這步伐中,我欣慰地看到了他新增的勇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70782.html
相關閱讀: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北京老飯館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