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的時候人們相互介紹,經常聽到這樣的標簽:他來自藝術世家,他家是書香門第,她是大家名媛。好像知道了你的家庭背景就能大抵了解你這個人一樣。我是一名學新聞的普通大學生,某次被別人介紹為來自新聞世家時,先是蒙了一下,后來一想我是學新聞的,我爸媽也是學新聞的,連我姥爺也是學新聞的。這不禁讓我回味起家庭文化在我成長中產生的影響。
先說說我爸媽。我爸媽是大學同學,他倆的性格有著巨大差異,我爸屬于王朔、李敖型的老爺們兒,長在農村,是能力比較強的奮斗一代。他具有極其敏銳的觀察力,能從一切看似美好的表象之中捕捉到丑惡、愚蠢和可以揶揄的本質,且毫不猶豫地拎出來做一番文章。甭管是事還是人,如果讓他看不順眼,就得不著一句好聽的,而且他往往覺得自己的評價妙極了。
我媽是看張愛玲和席慕蓉的作品長大的小城文藝女青年,滿腹美好、細膩、善良的小情緒中,時而夾雜著淡淡的憂愁。若能回到上個世紀80年代,我媽絕對是一個表里如一的“小清新”。性格沖突如此強烈的兩個人,居然通過自由戀愛的方式走到了一起,我以為這不合乎常理,可是世間的事情本身就沒有多少能合乎常理的。只好用一句歌詞來解釋:“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
我媽做過文字編輯一類的工作,不怎么和新聞沾邊。想想也是,做記者總要在亂象叢生的社會現實里扒點內容晾曬出來,這哪兒能是她想做的事。我媽向往的生活可以描述為:“捧一壺香茗,聽悠遠的禪音,沉浸在一段如蓮的光陰里,輕盈飄逸。”老清新的閑云野鶴,我媽的文字風格大致如此,時常透著些許清淡而莫名的憂愁。
而我的基因里同時融合了這兩個人的性格特點。
再來說說爸媽教育我的方式,他們對我基本采取放養的方式,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每天讀他們規定的書目就行。所以我小時候總是院子里最晚回家的小孩兒,和男孩子一起翻墻、偷菜、搞破壞。小學的時候,我爸還教我一套“戳眼、摳臉、捏蛋”的絕技來對付欺負我的男同學,于是從小我就經常被請家長,可惜我爸對我搞出來的“戰果”毫無愧疚感。比如,在討厭的男孩臉上留下一道血印時,我爸非但不罵我,還十分欣喜,覺得我能學以致用,實在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爸總是把他小時候在農村如何調皮搗蛋挑戰愚蠢老師極限的絕妙事跡,當作睡前故事講給我聽,因此我從小就特崇拜我爸,覺得他是一個充滿西北鄉土氣息的嬉皮游俠。
我爸的教化為我不拘小節的性格打好了基礎,這讓我媽看了就頭疼眼暈。
高考報志愿時我選了新聞學專業,雖然我爸媽都不贊同。他們一致認為“新聞無學”,不如報國學,能學點兒讓人內心沉淀不浮躁的東西?上乙幌蚴且粋不聽話的孩子。我對有關“媒介、社會、人”的知識感興趣,認為媒介傳播本身是有趣的,所以,我對這個專業本身沒什么不滿意,但我并沒有乖乖做一名好學生。我爸總說:“新聞有什么理論?都是些大空話。一個這么務實的專業,要求的是從業者的眼界和實干能力,不是吹牛的能力。”我很同意這種看法。充實自己、學點兒真本事才是硬道理。
我爸除了不太在意我的成績外,在其他方面對我都關懷有加。比如經常默默破譯我和我媽的手機密碼,看看短信,然后選他感興趣的回復一下。
我媽有幾個因寫博客而相識的網友,經;ネǘ绦。其中有兩個要好的阿姨分別叫清月和沙子。一日,我媽翻開手機,看到清月發來的短信:“也不知道最近沙子怎么樣了?”下邊居然有一條自己回的信息:“最近風大,沙子可能被風吹走了。”我媽當時十分疑惑,事后方知是我爸幫她回復的。
我爸還時常關注我的社交網絡平臺。一日,校內網給我發來提示信息,一個名為“游翼詩”的同學發來好友請求,我隨即拒絕,結果回家見著我爸時,他說:“你怎么不加‘游翼詩’為好友?”原來“游翼詩”就是他,就是“有意思”的意思。
我爸對我上大學的要求就是:“多讀有用之書,不掛科,多走些地方開開眼界。”所以他經?犊Y助我出門旅游,對此他有一句名言:“父母在,必遠游。”此外,經常和爸媽聊天于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一家人經常在飯后泡一壺茶坐在桌前聊天,且一聊就是一個小時。我爸是一個務實的老媒體人,相比教科書上文縐縐、干巴巴的新聞理論,他講的真實、豐滿的故事和平實的道理觸動我,并讓我產生思考。這是他的原話。他教我做一個平實的人,要幽默,要活得開心。他最欣賞的人物是鄧小平,他覺得鄧小平是一個實干能力很強還不愛說大話的偉人。他經常引用鄧小平的語錄和事跡來教育我,要祛除花哨的表象,注重實在。
我媽則教我做一個溫和而自以為“非”的人,她認為我爸性格怪異、固執,不通情達理。如果我身上沒有她一半的基因和她多年的教化,我一定被我爸帶成了一個沒有女性特征、惹人討厭的瘋子。我媽是十分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喜歡精致的生活,有一定的文藝細胞,我多少也繼承了一些。只是因為多年和我爸在一起多少受到些感染,曾經柔軟的心房溢出的許多女性情懷,已經在漫長的歲月里被我爸的毒舌磨掉了鋒芒,如今我變成了一個內心依舊老清新的表面實用主義者。
雖然我們家的人很少說甜言蜜語,但我心里確確實實知道自家教育方式的可貴:與家長近乎朋友一樣的交流,讓我自由地學習和經營自己喜歡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74007.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北京老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