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制下,企業家的批評性、建設性和專業性。
改革就像抱孫子
我對中國社會持續進步持樂觀態度,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我剛好畢業:我1982年大學畢業,1984年中國城市進行企業改革。我記得1984年我們開會就討論股份制,可是沒人懂。當企業連這個都不懂的時候,你搞金融改革,行嗎?這些詞那會兒哪懂啊,所以這就是個過程。所謂頂層設計,經濟改革頂層設計是什么?金融改革。先是農村改革,城市企業改革,企業改革以后開始做金融改革,最后加入WTO,畢其功于一役,跟國際接軌。這就OK了。如果說1978年我們一下就加入WTO,咱們中國那時除了國企還沒一家民企,你怎么接軌?
改革就像抱孫子,要熬到兒子會當爹。你見一個5歲小孩說,趕緊生兒子,我要抱孫子了,能行嗎?他生不了。你得熬到他15歲有能力,但是他為你生了孫子他也不會當爹。你以為你是抱了孫子,結果你抱兩個兒子,更鬧心。
企業家當好觀眾
熟讀詩書,就會知道古今多少事,核心的一件事是:只有成敗,沒有是非。昨是今非,今是昨非,此是彼非,彼是此非。我們有時候不是為了找是非,是為了找生存。
生存對于民營企業來說,一直是第一位的。你一賭氣,說有是非,那你就死了。死了如果進不了忠烈祠,就沒有價值。進了忠烈祠,才有人燒香。歷史如果是一臺戲劇,那一定要記住,自己不是演員,而是觀眾。在中國這個體制下誰是演員呢?政治家是主角。大企業家也算半個演員、配角。我們在這個劇場里是觀眾,有時候是后排,有時候是前排。當你是后排的時候,會嚷嚷聲高一點,“看不見了,前面坐下”,但是你坐中間的時候,歪歪脖子看看,前面能坐就坐,不能坐就將就著。等到坐前排的時候,你啥都看見了,就不吱聲了。民營企業家越往前排越不吱聲,再往前排就開始鼓掌了。
你在第幾排要清楚。我們是在中場看戲的。有時候也有點小牢騷,但也能看到一點,吆喝一聲。我沒有往前排擠的欲望,不會沒事自己搬個板凳往前蹭。
話說回來,在中國做企業,這場戲不可不看。你從十里八鄉外聽說這里在敲鑼打鼓演戲,你老看不著,抓心撓肺的是吧?這不行,我要求很低,只要能進劇場,能看得見、聽得清就行,至于是哪個位子就看機緣。我說“有期待、不僭越”,就是你別亂想,我期待找個好位子,看得更明白點,但是我不僭越,人不讓過去我就不過去。
為什么不僭越?
你是觀眾,你突然想扮演員,那叫什么?犯上作亂。讓臺上人的目光反過來看你,你變成演員,他變成觀眾,這就糟糕了,本末倒置,次序混亂,于是就出現社會動亂。場子里的人本來是看的,結果全站起來演,把麥克風也搶了,椅子也踢了,這叫社會動亂。
要做夜總會的處女
我20多年做企業的價值觀就是:守正出奇。守正出奇就是依法做生意,依規做生意,良性地跟政府互動。我做了20多年生意,每個地方都換了很多任領導,我們都處理挺好。原因就是我們不去走違法亂紀的灰色地帶,也不會去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
我們一直強調要做夜總會的處女,其實就是這個意思,發誓有些事是不做的,自然也就沒事了。夜總會只有一個時候是關門的,那就是掃黃的時候。我們就是處女,不管誰出事,反正我們確實是好人,你只要甄別,花點時間甄別,我們肯定是好人。
在夜總會這樣一個場合,難免會被要求跳舞、唱歌,摸一下手。沒有問題,我們要生存,摸一下就摸一下,給錢就行,給點小費。我沒有純潔到不讓摸,都不摸我吃什么。但是你別往下摸,摸著我們不舒服,最后萬一不是處女了,將來掃黃,好人壞人就分不清楚了。別忘了,人是唯一有處女膜的哺乳類動物,老虎、獅子都沒有。確實如此。所以,我們很堅守這個人類特有的東西。
作為企業家,我認為把握好“三性”很重要,那就是批評性、建設性、專業性。首先我們表達意見是一種批評;但我們還是強調把這個戲要演下去,這叫建設性;咱們把觀眾做好,你別在看戲的時候亂喊亂叫,這不合適,椅子不好咱修椅子,墻不好咱補墻,這叫專業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75415.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北京老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