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中農村有句民諺,叫“椽從兩頭爛”,說的是搭在房上的木椽兩頭都暴露在外面,風吹雨淋,日曬蟲蛀,椽的兩頭往往就先爛掉。
如果這種“爛椽現象”拿來作為工具對企業管理進行一番分析,會有什么效果呢?
我們可以把企業的員工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高層員工,約占全員的5%;
第二層:骨干層員工,約占全員的20%;
第三層:基本層員工,約占全員的60%;
第四層:不合格員工,約占全員的15%。
企業這根椽也是從兩頭開始爛的。一頭從第一層占5%的高層員工開始爛;另一頭從第四層占15%的不合格員工開始爛。然后兩頭夾擊,導致爛速加快,最后椽斷屋塌,椽也就成了一根無剩余價值的朽木,拿去燒火都沒有焰了。
第一層全部為企業的高級決策人員,盡管人數很少,但企業里70%至80%的問題都是這一小部分人折騰出來的,他們以最少的人數,“生產”出了最多的問題,他們是企業的最大麻煩制造者,但企業的制度常常管不上這5%。
第二層包含了企業在營銷、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精英。這些人天生愛學習,能吃苦,善于創新,具有強烈的事業心。他們是企業的頂梁柱,企業80%的利潤幾乎都是他們創造的。他們急需企業建立先進的管理制度激勵自己,但是很遺憾,企業的管理制度總是落后于這批人的需求。
第三層是基本層員工。這批人占比最大。良民層員工善良、軟弱,堪稱順民,他們有話說,但不敢說;有意見,但懶得提。他們很聽話,你讓干啥就干啥,你讓咋干就咋干,實在生氣了,也偷點懶。他們是企業里最聽話、最遵守紀律、把制度執行得最到位的一群,也是最冤大頭的一群。比方說這家企業進行改革,如果成功了,他們落不下多少實惠;如果失敗了,他們是首當其沖被裁掉的對象。這批人最討厭的是管理層來給他們宣講管理,那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嘴臉,讓“良民”們很惡心。
椽另外爛的一頭是第四層不合格的員工。
這一層屬于破壞型、負債型的員工。這幫人除了極小部分外,大部分在企業活得都蠻滋潤的,因為這幫人善使鬼谷子的“背向術”,凡事自有人替他們罩著。
企業約20%至30%的問題,往往都是這幫人制造出來的,有的甚至更多。按理說,這幫人是最應該被嚴加“制度”的一群,但十分不幸,企業的制度往往管不住這15%。
約5%的高層員工制造了企業70%至80%的問題,企業制度管不上。
約15%的不合格員工制造了企業20%至30%的問題,企業制度管不住。
約20%的骨干員工創造了企業80%的利潤,他們急需先進的制度來更大地激勵他們,但制度總是落后,管不了。
約60%的“良民”們,算是把制度執行得最到位的一群,他們卻把管理視為逆來順受。
嘿嘿,有意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77354.html
相關閱讀: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北京老飯館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