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急性子,本來一件很平常的事,也被自己搞得很緊張,常常身心疲憊不堪。
朋友是一家銀行行長,按銀行的特殊性質,一到年底,就愈發忙,但他平時不急不躁,愈忙性愈慢。看他舒緩的樣子,我無數次替他著急。
元旦前夕,他打電話邀我喝茶,我以為耳朵出了毛病,當確認無誤后,不禁愕然,問他:“今天銀行決算,都火燒眉毛了,你還有閑工夫去品茶?”
他在電話那頭反問我:“急就能把事情急好嗎?越是這時,才越要放松自己。”
我如約和他去了那家茶樓,要了一壺我倆都喜歡的“茉莉花”,慢慢地啜,慢慢地聊,不知不覺,我也受了感染,跟著他把性子放慢了下來。
天色漸漸昏暗,他看了一下表,緩緩地站起來說:“我去搞決算了,這個夜晚對我來說是美麗而舒適的,一切也定會順利成功!”
望著他的背影,我不禁想起了一位作家的話:真正的寧靜,是你學會“放下”的時候。
回到家,我第一次沒有像往常那樣心急火燎地打開電腦,也第一次關了手機,拔了座機線,打開床頭的橘黃色臺燈,取來一本雜志,心平氣和地翻看起來。那一篇篇雋永秀氣的文章,如余香未散的茶香,讓我心曠神怡、醉意朦朧。
雜志上有篇文章吸引了我,標題是這樣的: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太多。文中列舉了快節奏生活失去的最為珍貴的幾件東西:健康、激情、享受以及對生活的熱愛,甚至失去了人間最珍貴的東西——親情。
文中說,早在1986年,羅馬民眾就因有人在西班牙廣場紀念碑臺階旁建立了快餐店,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他們針鋒相對,以“慢餐”命名自己的組織,以此提倡人們學會享受生活,慢慢品味食物的美味。
抗議活動最終取得了勝利,“慢生活”的理念逐漸被民眾認可。政府率先在意大利小城布拉提倡“慢生活”,在各主要路段豎立了時速20公里的路標,提醒人們把行駛時速放慢到20公里,表示享受悠游生活的態度。在那里,你完全不必急著去趕路、急著去上班、急著去赴約,所有人都沉浸在慢生活帶來的愜意中。
曾有人對此“慢生活”提出質疑,認為是在為懶惰開脫。但小城的民眾卻認為,“慢生活”不是在提倡懶惰,慢速度也不是讓人們消極怠工,恰恰相反,慢生活則是讓大家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依然能保持平和心態,既體會了積極進取的樂趣,又細品了生命的真諦,使工作與生活互補,讓快與慢節奏均衡,進而達到盡情享受生活的目的。
自己與生俱來的急性子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就在昨天,一篇文章寫到中間時,文路被堵塞,急得我在拍打鍵盤急點鼠標無果后,便去了書店閑轉。
從書架上取下《城南舊事》,一陣急翻便到了后記,有句話吸引了我:“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我回答說是駱駝,那人便笑,我告訴他,世界上哪有一種動物能比得上駱駝的沉穩?你看它,任何時候都顯得那樣沉得住氣,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它心里一定有著這樣的信念:慢慢來,別著急,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于是,我也就學會了它,便默默地想,慢慢地寫,最后便慢慢走向成功。”
那一瞬,我仿佛看見,在荒蕪的沙漠上,一只駝隊慢慢走了過來,那極其緩慢的節奏,卻潛藏著淡淡的執著,那緩慢悅耳的鈴聲,充滿了無窮的詩意,不緊不慢地叩擊著我涌動的靈魂,我頓時震撼。
出了書店,恰又碰到那位行長朋友,他捧著一束玫瑰花,我笑問他,莫不是送給哪個情人?
他笑吟吟地打趣:“沒錯,是情人,今天她生日,是該表示一下的。”
說話間,旁邊冒出一女士來,這不是朋友的妻子嗎?
我不由感慨:“真有你們的,孩子都快高中畢業了,你倆竟還這樣浪漫?”
朋友正色道:“浪漫就是放下,而放下的時候才最寧靜。”
我頓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80241.html
相關閱讀:北京老飯館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