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溫德斯格爾核火災
1957年10月10日,英國溫德斯格爾工廠由于反應堆芯過熱,而檢測溫度的儀器發生堵塞,不能在反應堆芯周圍移動以檢測溫度,使事故不斷升級。
燃料著火,石墨著火,反應堆芯起火,整個系統失去控制。
工廠管理者不敢披露火災的嚴重程度,他們錯誤地用空氣來冷卻反應堆,使情況變得更糟。直到10月11日早晨8點,他們才打開水龍頭來冷卻反應堆。
幸運的是,反應堆沒有爆炸;更幸運的是,輻射是從120米高的煙囪向周圍散發的,降低了人們從地面呼吸到的濃度。
事故發生后,方圓200英里以內的人們都不敢喝牛奶。奶牛吃了含有放射性碘的草,牛奶中就有了碘131,喝牛奶者就有可能受到它的輻射。
西班牙帕洛瑪雷斯氫彈事件
1966年1月15日上午10時22分,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亞里科斯村和帕洛瑪雷斯村上空,美國戰略空軍的一架B-52轟炸機和一架KC-135空中加油機,在進行加油訓練時,在31000英尺的高空相撞爆炸解體。
村民發現有五顏六色的降落傘在空中打開,便全力去救援美國飛行員。距村民愛德華多房子大約75碼的地方,一個降落傘撞在番茄梯田的石頭護墻上,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房子的玻璃窗全被震碎了。他和幾個人跑過去,看見一個東西正在燃燒,就用腳踹、用土撒,把火弄滅。
在比利亞里科斯5。5公里的海面上,西莫號漁船上的奧爾茲也看到一頂降落傘在下降。他趕過去卻看到傘下面掛的是一個閃著銀光的圓柱體,他記下了這個東西的濺落點。誰曾想到,那些降落傘下除了飛行員,還有4枚威力巨大的氫彈!
美國戰略空軍的長官愛森哈特得到“西班牙東南斷箭”的報告后,指示無論如何也要收回B-52轟炸機上的4顆氫彈。“斷箭”,就是發生了“核事故”。美國此前曾11次“斷箭”,但在國外,這是第一次。
他們在一條干涸的河床附近,找到一顆完好無損的氫彈。幾小時后,找到第二顆和第三顆(愛德華多用腳踹的那顆),但這兩枚發生過爆炸,像破碎的南瓜一樣裂開了,核彈芯崩出了彈體。所幸,原子裂變反應并沒有發生。
盡管如此,清除污染的工作還是得緊張進行。甚至帶有極弱放射性的一小撮土,都得運往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愛肯附近的核廢料處理場,地里的莊稼全部回收,并賠償物主。
第四顆氫彈,搜索人員從西到東,從北到南連續進行兩次搜索,仍沒找到。他們根據前三顆氫彈的位置,推算出在空中的飛行軌跡,才相信奧爾茲確實看到那顆氫彈落入海中。美軍動用了3000多人,耗資2000萬英鎊,在海底搜索3個月,最終在4月7日8時45分,將第四顆氫彈撈上船。美國戰略空軍,因為飛行事故而從空中墜落的核彈有數十枚之多,幸運的是,都沒有發生核爆炸。
格陵蘭圖勒核彈泄漏
1968年1月21日,格陵蘭圖勒空軍基地,一架美國B-52轟炸機機艙起火,機組人員被迫棄機逃生。轟炸機墜毀在附近的冰面上,飛機裝載的核彈破裂,導致大范圍的放射性污染。
英國廣播公司得到一盤美國政府解密錄像,并采訪了當年的飛行員約翰,由此解開核彈丟失始末之謎。
事發后,軍方人員、丹麥工人和當地居民立即前往現場救援。經長達數月的大范圍搜索,找到數千塊核彈碎片,收集多達5億加侖冰,其中一部分含放射性碎片。美國國防部堅稱,所有4枚核彈都已被“摧毀”。但英國廣播公司在調查中得知,事故發生后數周內曾把找尋到的碎片拼在一起,發現只有3枚核彈。丟失核彈編號為78252。
最終,美軍放棄搜尋行動。據說,放射性物質將在巨大水體中溶解,不會給人類造成傷害。
美國內華達州絲蘭山脈核爆
美國轉入地下核試驗的二十多年中,進行了475次地下核爆炸,其中有62次發生過事故。
1970年12月18日,代號為“貝恩巴里”的l萬噸級當量核彈爆炸。這顆核彈安置在深900英尺、直徑86英寸的豎井中,由于封閉表面軸的插栓失靈,導致300萬居里的放射性物質噴射到8000英尺高的大氣層,其放射性塵埃一直飄到北達科他州,F場的6名工作人員受到核輻射。
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半,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河三哩島核電站二號反應堆的主給水泵突然停轉,按程序輔助水泵開始啟動。但輔助水泵的一個閥門在此前檢修中沒有打開,導致輔助回路失靈,減壓水槽水滿外溢。
操控人員發現問題癥結時,堆芯燃料的47%已經融毀并發生泄漏,核泄漏警報也被其他警報聲淹沒,沒人對這個警報有印象。更要命的是,晚上8時二號堆冷卻系統恢復正常運轉之后,沒有人察覺到堆芯的融毀和泄漏。
直到3月30日,州長疏散核電站5英里范圍內的學齡前兒童和孕婦,下令對事故堆芯進行檢查,才發現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堆積在反應堆安全殼內,只有少部分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周圍環境中。安全殼讓這起嚴重的核泄漏事故避免了不堪設想的后果。
俄羅斯K-431核潛艇事故
1985年8月10日,蘇聯K431號巡航導彈核潛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加油,在船塢內排除故障時誤操作引起反應堆爆炸,造成10余人死亡,49人被核輻射損傷,環境受到污染,艇體嚴重損壞。
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爆炸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八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消防隊員在事發十多分鐘后,沒有任何防輻射裝備地趕到了現場。第一批抵達現場的消防隊員維克托曾說:“石墨落到哪兒,哪兒燒成火海。”
他們的全力撲救,保存了另3組核反應堆,但卻付出慘重代價:現場每30秒一次的間歇性嘔吐、眩暈無力直至不能站立。當年,至少有6名消防隊員命喪急性放射疾病。
核反應堆泄漏出的大量放射性物質飄散到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以及歐洲國家。6個月后,28人因為受到核輻射死去。
弗拉基米爾是在事故中受傷,并于5小時后死亡的。他被埋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公墓。一年后,核泄漏事故最先遇難的核電站工作人員和消防員被轉移到莫斯科的一處公墓,安葬他們用的是特制的鉛棺材。
核事故發生后,30公里以內的地區被辟為隔離區,稱為“死亡區”,被嚴格限制進入。所有從隔離區出來的人,必須在專門儀器上接受檢查。專家說,該事故產生的放射污染相當于日本廣島原子彈放射污染的100倍。
巴西戈亞尼亞銫-137事件
1987年9月13日,巴西的大城市戈亞尼亞,一家私人放射治療研究所喬遷,將銫137遠距治療裝置留在原地。兩個清潔工將源組件從機器的輻射頭上拆下來帶回家拆卸,造成源盒破裂,產生污染。14人受到過度照射,4人4周內死亡。約112000人接受監測,249人受到污染。數百間房屋受到監測,85間被污染。
俄羅斯托木斯克爆炸
1993年4月6日,俄羅斯聯邦托木斯克市,西伯利亞化學企業公司用硝酸清洗容器時發生爆炸。爆炸致使托木斯克7的回收處理設施釋放出放射性氣體云。
事故使處理設備和建筑物損壞,放射性核素(包括钚239)釋出,格魯吉夫卡村和連接薩木斯與托木斯克的部分干道受到放射性污染。盡管污染程度較低,但建筑物和道路去污很費力。
日本東海村核臨界事故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點35分,日本東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鈾轉換廠工人違反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鈾溶液(相當于含16公斤鈾)直接倒入沉淀槽中。沉淀槽容納的最大操作量限定為2,4公斤,其臨界質量為5,5公斤。
由于鈾量超過其臨界質量的2,9倍,當即現場產生了y和中子輻射,y監測器開始報警。此次臨界事故使現場93名工作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v外照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人于12月21日死亡。
事故發生后1小時,周圍y劑量率為正常值的4倍,為此撤離廠區周圍350米范圍內的居民,廠房周圍10公里范圍內的居民不得出門,學校和醫院關閉,農作物和蔬菜停止收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81722.html
相關閱讀: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走在人群里
北京老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