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到加拿大旅行,回國時往往會帶很多當地出產的保健品:魚油、海豹油、鯊魚軟骨素……不過這些保健品在加拿大本土并不風行。當地一位營養學家曾經形象地說,除了維生素丸和功能性飲料,加拿大人好像對各種保健偏方先天性免疫一樣。這種免疫當然不是先天性的,事實上,加拿大恐怕是全球最重視公民健康教育的國家,從小孩到大人,幾乎人人都是“醫藥通”。
從幼兒園開始,加拿大人就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健康意識。加拿大很少有全日制幼兒園,大的幼兒園不過十幾個孩子,健康教育的辦法是“一對一”,注重言傳身教。一些應該注意的公共衛生常識,如餐具、水杯專用,飯前便后洗手等,都是在幼兒園就養成的。受過專門訓練的老師會有意識培養孩子懂得基本的醫學儀器原理和用法,如體溫計是做什么的,四五歲的孩子碰上父母發燒,都知道趕緊找體溫計和酒精藥棉。
加拿大的小學設置健康課。健康課不僅教健康保健的小常識,還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健康程序觀念”:什么時候要看家庭醫生,什么時候要看?啤旒痹\,怎樣找救護車等。
前幾年多倫多有個單親媽媽在浴室暈倒,9歲女兒熟練地打電話找來救護車救急成功,她這招正是在學校健康課上學來的。當上到八年級(相當于中國初二)時,加拿大的學校健康課就開始教授學生急救和包扎、止血的常識,以及如何幫助溺水、中暑和煤氣中毒者的方法。
成年人的健康意識除了學校教育所得,主要靠健康講座。加拿大可能是世界上健康講座密度最高的國家,每周六的社區中心公告欄上,都可以看到下周的健康講座安排,有時候一天能安排好幾場。講座主辦者通常為民間組織,地點有時在醫院,有時則在社區中心或圖書館,通常都是免費的,且不能推銷任何醫藥產品或保健品。但一些由醫療機構主辦的講座則有所不同,如筆者的妻子不久前查出妊娠期血糖偏高,就按規定接受了一堂醫院主辦的強制性妊娠糖尿病講座,并按照醫囑領取了血糖儀。說“領取”,因為血糖儀是無償借給患者的,所需的試紙等耗材,需由?漆t生開處方,患者憑處方去藥房購買。
在實行家庭醫生體制的加拿大,在每個家庭醫生診所都放置有免費領取的各種健康手冊,由于是多元文化國家,手冊不僅有當地語言的,還有中文、韓文、印地語、意大利語,甚至越南語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83347.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北京老飯館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