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故事解決大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青年文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1980年,國家出現了兩種相反的現象:一方面,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市場供應改善,城鄉人民收入均有增加;另一方面,繼1979年后,財政赤字再次超過百億元,物價穩不住,商品價格上漲6%。這讓不少人心里打鼓:計劃經濟確實有問題,但市場究竟靈不靈?
  
  薛暮橋和其他幾位商品經濟論者,也一度成為中央書記處內部點名批評的“敏感人物”。還是胡耀邦率先站出來對他的意見表示贊同,隨后又有許多領導同志表示支持。當然,面對爭議,經濟學家只能讓事實說話,用老百姓生活里的真實例子來證明商品經濟的好處。
  
  1980年年底,薛暮橋結束對香港的考察后回京,路過廣州時,應邀在中山堂作報告。他問地方領導,為什么不用香蕉,而用北京的蘋果招待客人?對方回答說,統購價太低,香蕉才0。17元一斤,農民不愿意種。但據薛暮橋了解,當時,深圳鄉下的香蕉0。5元一斤。他于是建議:“為何不讓農民按市價到城里來銷售?也讓他們多賺點錢。”這個意見很快被采納,廣東城區的香蕉供應問題從此得到解決。舉一反三,整個廣東的農副產品供應也繁榮起來。
  
  另一個與市場息息相關的故事發生在江蘇常州。以前,常州每幾條街設一個燒煤的“老虎灶”,老百姓要喝開水,只能到那里排長隊,一分錢打一壺。體改辦調查組經過調研后提出建議:嘗試允許老百姓自己壘灶。結果,排隊現象很快消失了。這個故事后來被寫成材料報到胡耀邦那里,胡耀邦批示:看來,所有制問題不能扣得太緊,應當允許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
  
  一個個小故事,為解決大問題提供了契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393878.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北京老飯館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