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遇上自我的羊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青年文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天下午,S出去辦事,覺得困倦,想喝點東西提提神。剛好旁邊有一家星巴克,吧臺上放著別致的咖啡機,櫥窗里擺滿了小巧誘人的點心。于是,他走了進去?Х鹊膬r格讓S嚇了一跳,一小杯拿鐵要19元,超市里買的速溶咖啡不過才幾塊錢。不過,既然來了,而他也很好奇這么“奢侈”的咖啡到底是什么味道,便點了一小杯。
  
  過了一周,S再次經過星巴克,想起上次去星巴克,環境不錯,咖啡味道也不錯,就是價格有點貴,不過就喝一杯還是可以接受的,于是S又走進去點了一小杯咖啡。一周一周過去,S一次一次走進星巴克,一次比一次更強烈地感覺到,到星巴克來消費是因為自己喜歡,到星巴克喝咖啡成了S的習慣。
  
  既然S已經習慣了花一點錢喝咖啡,在無意之中抬高了自己的消費水平,其他的變化就簡單了。在星巴克里,S點的咖啡從19元的小杯換成了23元的中杯,然后再換到30元的大杯,嘗遍了各種種類的咖啡,S變成了星巴克忠實的消費者。
  
  原本幾乎只喝便宜速溶咖啡的S把消費“奢侈”的星巴克變成了一種習慣。
  
  我們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到一家餐館外面有兩個人在排隊,就會想,“人們在排隊呢,也許這家館子還不錯吧。”于是你也在后面排上了。又過來一個人,他看到三個人在排隊就想:“這家餐館一定還可以”,于是也加入到隊列中。又來了一些人,他們也是如此……心理學家把這種行為叫做“羊群效應”,基于其他人的行為來推斷某事物的好壞,來決定我們是否仿效。
  
  這樣的事也發生在我們自己過去與現在的消費行為對比上。
  
  第一次偶然走進星巴克的愉悅感受成了S后來消費的“領頭羊”,S根據“頭羊”的引導,做出了最優先的選擇:上次感覺不錯,再去坐坐吧!這種消費行為會被反復激勵,以至于成“癮”。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丹·艾瑞里把此類星巴克上癮機制稱為消費者自身的“自我羊群效應”。
  
  “自我羊群效應”讓我們根據自己先前的行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下一周S又經過星巴克,S會再進去嗎?實際上S已經排到第二了,排到了他自己第一次的消費體驗的后面。幾天以后,S再走進星巴克,這一次,他清楚地記得前面的決定,又照此做了,好了,現在排第三了,又排到第二個自己的后面。
  
  最開始的行為和心理會給以后繼續這一行為造成影響。偶然一次買了比較貴的東西,以后再買這樣的“奢侈品”就不是什么難事。其實如果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可能會搞不清楚到底應該把錢花到哪里,星巴克?別的咖啡館?還是干脆回家喝速溶咖啡?我們在無形中就跟著自我的羊群走,微妙之處也就在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403818.html

相關閱讀:走在人群里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
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北京老飯館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