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美洲旅行,在紐約曼哈頓,見到一座哥倫布紀念碑。
哥倫布左手按在腰間,兩眼凝視遠方,衣衫似被海風拂動。雕像腳下的臺座圓柱上嵌著三個船頭,代表著他首航美洲大陸的“圣瑪利亞”號等三只三桅木帆船。
“它落成于1905年。”導游莎拉小姐指著哥倫布紀念碑對我說。
“那時,中國還處在封建帝制下呢。”我一陣慨然。
“實際上,如今,您才是我們尊貴的客人。哥倫布最初就是看了他的同鄉馬可·波羅的游記,為了尋找東方的中國和印度,才踏上旅程的。”
我瞧了一眼佇立在基座上的哥倫布。他是個拜金狂。他的遠航,不僅僅是因為對馬可·波羅那天方夜譚一般的描述感興趣,而更是為了攫取東方的黃金和珍寶。我的心情頓時復雜了起來。
“但后來發生的就與書籍上記載的不一樣了。我把真實的情況向您介紹一下吧。”莎拉說,實際上,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航行了70個晝夜后,大海就終止了。
船員們看到,前方的海水形成了一片瀑布,懸掛在世界的邊緣。瀑布之外是銀色的天空,一望無際。幸虧他們及時停住了船,才沒有掉下去。
那是1492年10月12日的早晨。他們沒有見到預想中的陸地。
“怎么會是這樣的呢?”我不解地問。
“因為地球是平的。”
“這太荒謬了,根本不可能。”
“哥倫布深受古希臘學者波昔多尼指出的大地的球形說以及中世紀思想家培根關于地球概念的影響,這是促使他去冒險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地球的形狀究竟如何,在當時仍然有爭議。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計劃因此被否定過好幾次。結果,還是哥倫布錯了。”
在到達世界的盡頭時,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們發生了爭執。是返回,還是繼續航行?但航行到哪里去呢?
他們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那片渺茫的天空,它似乎與頭頂的天空有所不同。它銀光燦燦,好像是一片更大的海洋。海水匯聚而成的瀑布注入它后,就徹底消失了。
“他們的確沒有到達印度和中國,但似乎發現了另一個新世界。”莎拉說。
夜晚來臨時,世界外面的世界——他們是這樣形容它的——顏色漸漸變深,銀色的光焰消淡了下去。像頭頂的星星一樣,出現了一些閃爍不定的小斑點。
“不管怎么說,那個世界仍令這群探險者著迷。他們漸漸打消了失望。哥倫布本人更是無法割合,他連續幾天,什么也不做,佇立船頭,久久地欣賞這奇妙之景。”
“當時,他在想些什么呢?”
“他也許在想:圓形的地球,是否存在于其他的世界中呢?”
莎拉說,這樣又過了半個月,有人提出,應該回去了,船上的食物和水的供應跟不上了。
這時,哥倫布采取了一個冒險的辦法,他派出一葉小舟,到達瀑布的邊緣,墜下一段繩索和一個特制的瓶子,從那個虛空般的世界中提取了一些“海水”。
然后他們就返航了,回到了西班牙。他們把看到的情形向國王和王后描述。掌權者有些失望,但又被那種不可思議感吸引,迷戀于那個更大的世界的神奇性。
煉金術士對哥倫布帶回來的“海水”進行了分析,發現里面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就把它命名為“以太”。這是一個希臘詞匯,意指天上的神呼吸的空氣。
原來,那是一片以太之海啊。
我想象著,地球像艘舢板,在以太之海中航行;而哥倫布的船隊,則是這舢板上的舢板。
“哥倫布說了一句話:世界遠比我們料想的要神奇萬倍,上帝就是這樣創造它的。”莎拉說。
哥倫布表示,尋找圓形地球,將是下一步的目標。按照他的說法,它不在這兒,而在遙遠的另一個空間,或許,在另一個時間。
反對他的人說:那樣做太危險了,那可是一無所知的世界啊。我們的羅盤和沙漏都將失效。
但哥倫布越來越認為自己是上帝選定的神舟——載運基督者。
他認為,應該制造一艘能在以太之海里航行的船。因為以太之海比大海更輕,因此,那可能是一艘會飛行的船。
國王和王后支持了哥倫布。包括17艘船和1200名船員的巨大船隊,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就組建完成了。這些船只是根據以太之海的特性設計的,據說可以離開大海,沿著瀑布而下,駛向那神秘莫測的新世界。
這次殖民遠征在當時歐洲派出去的遠征中,要算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哥倫布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航行。
莎拉告訴我,在哥倫布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自年輕的時候出海以來,至今還不曾離開海上的生活。這種職業,似乎使所有干這一行的人,都產生了一種想知道世界奧秘的心情。”
她長了雀斑的俏麗臉蛋上,流露出了像我這樣的含蓄的東方人所不習慣的驕傲神情。
“他到達了新世界嗎?”我不安地問,語氣卻是冷淡的。
“在第三次航行時,他一去不返。實際上,后來到達新世界的,是幾個世紀后哥倫布的后世追隨者們設計的光船。只有光船,才能夠在以太之海中航行,因為以太是光波的荷載物。”
“但是,我們現在明明站在美洲大陸的土地上……”我迷惑地又看了一眼那個意大利熱那亞男人。至少在我的印象中,哥倫布發現的,的確是美洲。
“是的,我們是他們的后裔。至于我們生活的這塊美洲大陸,則是在另外一個星球上。”莎拉說,“確切來說,我們所享受到的現代文明,以及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新秩序,或者說‘擴張紅利’,是從哥倫布那個時代才開始的。否則我們到了如今還是野蠻人,甚至,都有可能像恐龍那樣滅絕了。”
我看了看天空。那個平坦的地球,它在哪兒呢?
“我們到達新世界后,試圖回去找它,但至今也沒有發現。那感覺好像曇花一現,就仿佛是為了促成哥倫布的遠航,而刻意地由什么力量擱放在了那兒,當做誘惑物,然后它就永遠消失了。天文學家發現,所有的星體都是球形的,太空中也沒有以太。”
“那么,這是一個多么枯燥、單調而乏味的宇宙啊。”
我在腦海里想象哥倫布航行過的那個扁平的地球。
“的確,如你所言。時間過去那么久了,仍有許多人相信,這并不是宇宙的真實情況。NASA仍在尋找那個平面的地球。1977年,我們發射了‘旅行者’號無人探測飛船。更多的飛船如今正在駛向宇宙的深處。”
我又瞄了瞄哥倫布。這個羊毛商人的兒子,這個沒有受過幾天正規教育、只憑聽來的故事就踏上旅程的冒險家,仍在野心勃勃而略帶困惑地眺望。
他想要看到什么呢?
告別了莎拉,我乘波音飛機回國。遼闊的大海從下方掠過。我睡了又醒,蒙?中有時看到虛幻的云層,像是宇宙塵埃。我不時孤獨地把身子緊縮了起來,四周都是我的同胞,我無法確定,我是否還能回到我所來的那個國家。
起飛前,機艙電視播放了安全提示,警告乘客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為,按照一種通行的說法,為了避免被發現,我要去的那個目的地,早已經在500年前,就被本土科學家采用一種他們發明的物理技術,把自己隔絕在了時空的背后。
“如果萬一航班不能到達,請聽從乘務組的指示……”
看來,哥倫布向西航行時所看到的,只能是世界的邊緣。然而,他還是發現了新的世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qnwz/408373.html
相關閱讀:讓老板離不開你的十個細節
母親的名字叫“笑著面對”
走在人群里
北京老飯館
誰偷走了果戈理的頭顱